太仓市港城幼教中心
 首页 | 中心管理 | 新闻速览 | 党团工会 | 科研管理 | 园所管理 | 教师团队 | 安全校园 | 教育督导 
 
 首页 
 中心管理 
 新闻速览 
 党团工会 
 科研管理 
 园所管理 
 教师团队 
 安全校园 
 教育督导 
 
  理论学习
当前位置: 首页>>科研管理>>理论学习>>正文
 
文献学习: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幼儿劳动教育实践研究
2025-03-31 15:52  

参考)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幼儿劳动教育实践研究

(结构参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及劳动教育核心素养要求)

‌一、问题提出‌

当前幼儿园劳动教育普遍存在‌碎片化、形式化‌问题,表现为:

1.劳动活动与幼儿生活脱节,缺乏系统性目标设计;

2.评价体系薄弱,难以量化幼儿劳动能力发展;

3.教师课程设计能力不足,难以将劳动教育融入项目化学习框架‌。

基于此,本研究以‌项目式学习(PBL)‌为载体,探索幼儿劳动教育实践路径,旨在解决三大核心问题:

1.‌如何通过真实情境激发幼儿劳动内驱力?‌

2.‌如何构建可操作、可评估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3.‌如何通过研训机制提升教师劳动课程设计能力?‌

‌二、实践路径‌

‌1. 驱动问题设计:从生活情境到劳动探究‌

‌案例1‌:南实七幼“木工坊职业体验”

“如何制作一把稳固的小椅子”为驱动问题,幼儿通过测量木材长度(数学认知)、设计结构(空间思维)、合作组装(劳动协作),完成从工具使用到成果展示的全流程‌。

‌案例2‌:海沧湾幼儿园“番茄乐园”

围绕“如何种出健康美味的番茄”,幼儿参与育苗、观察生长、制作肥料,融合科学探究与劳动实践‌。

‌2. 任务分解与实施策略‌

‌子任务设计‌:

‌生活劳动‌:如“班级小管家”项目(整理书包、分发餐具)‌;

‌生产劳动‌:如“校园蔬菜种植”项目(翻土播种、制作成长档案‌;

‌服务性劳动‌:如“节气美食分享会”(制作青团、服务社区老人)‌。

‌教师支持策略‌:

‌研训结合‌:每月开展“劳动课程复盘会”,提炼操作要点(如工具安全使用口诀)‌;

‌家园协同‌:设计《家庭劳动任务卡》,记录幼儿家务参与频次与质量‌。

‌3. 评价体系构建‌

‌三维度量化工具‌:

维度

观测指标

数据来源



劳动技能

工具使用熟练度、任务完成效率

观察记录表、操作视频



劳动习惯

主动参与频率、物品归位习惯

家园共育记录卡



劳动价值观

合作意识、问题解决策略

项目成果展示与访谈记录



‌三、成效分析‌

1.幼儿发展数据(以某园中班30名幼儿为例)

指标

前测均值

后测均值

提升率

自理能力(穿衣/整理)

62%

89%

+43%


合作劳动频次

1.2次/周

3.5次/周

+192%

工具安全使用合格率

55%

92%

+67%

(数据来源:观察记录表与家长问卷统计‌36)

‌2.教师成长与家长反馈

‌教师层面‌:80%教师能独立设计PBL劳动课程,案例《二十四节气劳动图谱》获省级奖项‌;

‌家长层面‌:95%家长反馈“孩子主动家务意愿显著增强”,家庭劳动冲突减少40%‌25。

‌四、研究反思‌

‌创新点‌:

1.开发“劳动任务图谱”,将二十四节气文化与劳动教育融合‌;

2.构建“幼儿—教师—家长”协同评价模型,突破单一量化局限‌。

‌改进方向‌:

1.需加强劳动教育与STEAM课程的深度整合;

2.探索劳动能力发展追踪机制(如大班幼儿升小学后的适应性研究)‌。

‌五、参考文献‌

1.南明区第七实验幼儿园. (2025). 研训赋能下的劳动教育实践‌.

2.黄平. (2024). 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幼儿园劳动教育路径‌3.

3.《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劳动素养培养要求‌67.

‌研究价值‌:本研究验证了项目式学习在幼儿劳动教育中的可行性,为“五育融合”提供实践范式,其课程框架与评价工具可直接应用于园本化劳动课程建设。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太仓市港城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