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践分享:各年龄段劳动实践活动实践进行分享(大二班、中一班、小一班),观察识别幼儿的行为,优化教师支持策略。 ⒈重点围绕视频案例进行分析,结合《鲁汶卷入量表》为辅助,识别幼儿的游戏状态。教师思考:⑴视频中幼儿的游戏状态如何,你是如何得出结论的?⑵教师给与了幼儿哪些支持?幼儿是否遇到困难,如何解决的? 大二班种植园劳动实践场活动视频: 问题1:视频中幼儿的游戏状态?你是怎么得知的?请结合卷入量表。 张燕:是极高,挖红薯从一开始在地上的,通过老师的引导知道利用工具挖出来。从看不到到挖出来,是一个过程。 问题2:教师给予了哪些支持? 张文:拔草拔不动,老师的支持是怎么拔出来,用铲子尝试。教师的支持可以提供更多的劳动工具。第二块摘柿子,应该为幼儿准备所有工具以便幼儿挑选。 李琳:一开始是全部拿出来的,准备形式和准备材料都准备好了。 张文:幼儿经验少,对于材料的了解不多,没有自己拿取的意识,幼儿缺乏自主性,不能自己去拿工具。 中一班中间庭院劳动实践场活动视频: Q1:幼儿的游戏状态如何,卷入水平怎么样? 张文:较高。前面的123做的到位,享受、专注有些缺失。: Q2:我们还可以怎么做来支持幼儿的游戏? 张文:可以让插花为娃娃家服务,吹泡泡可以为更多的区域服务。 张文:可以前期做好计划,带好手套,想一想娃娃家在哪里再造一个灶台,怎么运砖,或者用扁担挑进来。 小一班中间庭院劳动实践场活动视频: Q1:幼儿的游戏状态和卷入水平怎么样? 陆亦婷:小班烧烤的时候一边说一边烤,幼儿状态比较投入。 张文:串好了进行烧烤,有区域联动的意识,但是为什么幼儿的游戏持久度不久呢?这里需要思考材料的提供问题。 Q2:下一步的支持策略 李琳:要提供更多的自然材料,可以让孩子自己去寻找材料,有价值的呈现。其他孩子的活动形式单一还需要丰富。 ⒉剖析观察现象背后幼儿经验的生长点,从而调整游戏材料、优化游戏内容,促进幼儿深度学习。 ⒊小组研讨:继续丰富劳动实践场活动清单,跟进1~2个项目深入探究。 大二班:甘蔗收获后地里还可以种什么?采摘石榴的不同工具提供,石榴采摘后可以做什么? 二、围绕活动中幼儿自评的形式和效果展开研讨,思考活动中幼儿自评起到的作用,研讨本次案例中幼儿自评是如何推动活动进一步发展的。 张波涛:小班目前就是通过问答的形式了解孩子在活动中的感受,孩子们表示很开心。 李琳:大班通过表征的形式记录下今天的活动内容,说说感受。 张文:各个年龄段幼儿用什么方式来评价需要我们来实践,评价表的设计需要哪些内容,例如小班可以打打勾,中班可以记录心情,大班可以记录活动过程、活动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