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市港城幼教中心
 首页 | 中心管理 | 新闻速览 | 党团工会 | 科研管理 | 园所管理 | 教师团队 | 安全校园 | 教育督导 
 
 首页 
 中心管理 
 新闻速览 
 党团工会 
 科研管理 
 园所管理 
 教师团队 
 安全校园 
 教育督导 
 
  研讨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科研管理>>课题管理>>在研课题>>苏州市级课题>>沈玲群 张文—构建“乡韵田园”劳动实践场的实践研究>>研讨活动>>正文
 
20250326课题研讨活动记录
2025-04-02 10:43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题目

基于多元劳动实践场构建“乡韵田园”课程的实践研究

课题类别

苏州规划课题(一般)

立项编号

2021/X/02/037/03

出席对象

课题组核心成员等

地点

时思幼儿园教工之家

时间

2025326

研究主题

提升课题研究报告撰写质量的实践研讨


所要解决问题

课题组教师在结题阶段的研究报告撰写存在结构松散、数据支撑不足、量化分析缺失等问题,导致成果呈现不清晰,亟需系统性改进。

研究方法

对标分析:对比初稿与优秀范例,明确差距。

文献共读:提炼优秀报告框架,调整目录逻辑。

数据工作坊:整理原始数据并制作可视化图表。

分工互评:按教师专长分配撰写任务,通过1+1反馈法互评优化。





1:问题诊断与对标分析

过程:展示课题组初稿与优秀报告范例的对比,聚焦结构松散、数据不足等核心问题。

李琳:我们的报告缺乏主线串联,比如研究背景数据分析脱节。

张燕:数据部分只有文字描述,没有图表支撑,说服力弱。

张文:对标后发现,优秀报告会用量化数据证明结论,而我们还在用模糊的经验总结。

阶段2:文献共读与框架重构

过程:共读3篇优秀结题报告,提炼问题-方法-证据-结论逻辑链,重组目录框架。

张文:优秀报告的研究过程部分有清晰的流程图,我们可以借鉴这种可视化逻辑。

施诗:原来数据分析应该放在结论之前,作为证据链的一环,而不是独立章节。

张文:我们需要在目录里突出创新点,这是评审关注的重点。

阶段3:数据整理与可视化实践

过程:分组整理原始数据,学习用Excel制作柱状图、折线图,并讨论如何用数据支撑结论。

教师发言

李琳:数据工作坊让我意识到,一组数据用图表呈现比文字更直观,比如幼儿前后测对比用柱状图一目了然。

陆亦婷我们之前只统计了平均值,但标准差和显著性差异分析更能体现研究深度。

张文:图表需要配文字解读,不能只扔数据,要说明为什么这个数据重要

阶段4:分工撰写与互评反馈

过程:根据教师专长分工撰写(如理论背景、数据分析、案例撰写),并通过“1条优点+1条建议互评打磨内容。

教师发言

张波涛:我负责的理论依据部分被指出引用文献太老旧,需要补充近五年研究成果。

沈玲群:互评时发现,数据分析部分的图表和文字描述有矛盾,需要统一口径。

张文:分工后效率提高了,但要注意各部分语言风格一致,避免读起来像拼凑。


总结:这次研讨像照镜子,让我们跳出惯性思维,用客观标准审视报告质量数据可视化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研究思维的转变——我觉得数据证明互评环节的1+1反馈既保护积极性,又直击痛点,后续可以常态化。






1.研究报告需遵循问题-方法-证据-结论逻辑链,避免结构松散。

2.量化数据与可视化图表是提升说服力的关键工具。

3.分工协作需匹配教师专长,并通过机制化互评保障整体质量。


物化成果

1.修订后的研究报告目录框架(含逻辑流程图)。

2.核心数据图表(如幼儿能力前后测对比、家园互动成效分析)。


后期计划

1.按分工任务两周内完成初稿,嵌入数据图表。

2.组织第二轮互评,聚焦语言规范性与结论严谨性。

3.整理《过程性资料汇编》佐证材料,完善结题附件。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太仓市港城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