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确研讨目标与任务分工 李老师开场:“咱们今天的重点是一起研讨如何梳理课题成果,完成结题报告和汇报 PPT。结题报告是对整个课题研究的总结,关系到研究成果能否清晰、全面地呈现,大家要结合自己负责的研究板块,畅所欲言。我先把初步的分工说一下,杨老师负责理论成果部分的梳理,尹老师和陆老师重点整理实践成果,许老师和张老师负责数据汇总和案例筛选,之后我们再一起整合。” 二、结题报告形式与内容研讨 1.理论成果梳理讨论 杨老师率先发言:“在理论成果这块,我们提出的阳光保育四系一体化管理机制的基本观点是核心。我觉得要更突出理论依据,比如在阐述机制科学性的时候,把系统论、组织行为学和保育员专业发展理论的支撑再细化些。像资源协同与成长赋能体系为什么这样设计,就要结合专业发展理论讲清楚它对保育员知识更新的作用路径。大家觉得还有哪些需要补充的?” 许老师回应:“可以加一些和其他类似理论的对比分析,体现我们理论的创新性。比如和传统的保育管理理论相比,我们的‘四系一体’机制新在哪里,优势是什么,这样能让理论成果更有说服力。” 李老师点头:“这个建议很好!另外,理论成果部分的表述要更精炼,避免冗长,突出关键观点和创新点。” 2.实践成果整合探讨 尹老师说:“实践成果内容比较丰富,从钉钉平台的应用到保育队伍管理模式的构建,再到培训资源库开发,感觉有点杂。我想按照成果的类型分类呈现,比如分为平台应用成果、管理模式成果和资源开发成果,这样会不会更清晰?” 陆老师补充:“分类呈现确实不错,但在每个成果里,要把具体的数据和案例放进去。像保育员专业知识考核优秀率从 62% 提升到 90%,这个数据一定要突出。还有哪些保教融合的实践案例,要精选最有代表性的放进去,用案例支撑成果。” 张老师提出:“对于实践成果里的一些操作流程,比如钉钉平台的使用途径,用流程图展示会不会更直观?这样在结题汇报的时候,评委老师也能更快理解我们的实践做法。” 李老师总结:“大家的想法都很到位!实践成果就是要做到数据详实、案例生动、展示直观。” 3.数据与案例筛选交流 许老师说:“我在汇总数据的时候发现,有些数据之间的关联性还可以进一步挖掘。比如保育员能力提升的数据和保育工作质量优化的数据,可以结合起来分析,说明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这样能更好地体现研究成效。” 张老师表示赞同:“在案例筛选上,我觉得除了选成功的案例,也可以选一些改进过程中的案例。比如刚开始保育员在保教融合方面存在问题,通过我们的培训和机制优化,有了明显改善,这样的对比案例能更体现研究的价值。” 尹老师提醒:“选案例一定要保证真实性和典型性,而且要和研究成果紧密相关,不能为了凑数随便选。” 三、结题汇报 PPT 框架搭建 李老师引导:“现在我们来讨论下结题汇报 PPT 的框架。我初步想的是先介绍课题背景和意义,然后依次展示理论成果、实践成果、研究成效,最后是总结与展望,大家觉得这样可行吗?” 杨老师建议:“在展示成果部分,可以多运用图表和图片。比如在介绍保育队伍管理优化基本模式的时候,用思维导图展示四系一体的关系,用对比图片展示机制实施前后的变化,这样能让 PPT 更吸引人。” 陆老师说:“PPT 的文字不能太多,要提炼重点。每一页的主题要突出,然后用简洁的语言和数据说明。对于一些重要的观点和结论,可以用不同颜色或字体进行强调。” 许老师补充:“在汇报逻辑上,要注意过渡自然。比如从理论成果到实践成果,要说明理论是如何指导实践的,让整个汇报连贯流畅。” 四、任务细化与时间安排 李老师根据大家的讨论,细化任务安排:“杨老师在接下来三天内完成理论成果部分的修改和精简,突出理论依据和创新点;尹老师和陆老师在五天内按照分类整理好实践成果,补充完整数据和案例;许老师和张老师在四天内完成数据深度分析和案例精选。下周一我们再集中讨论,开始整合结题报告和制作 PPT 初稿。大家在过程中有任何问题,随时沟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