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各园交流进阶培养团队规划 闵佳佳:各园根据自己园内成长期教师,尤其是“无荣誉”“无职称”“无团队/师傅/培训班”的青年教师现状、兴趣、目标、发展方向等内容,梳理团队的规划,请大家交流分享一下。 ㈠小太阳幼儿园 杨志洁:我们从园所文化出发,幼儿园的老师,备案制,组长团队去除。备案制中4人,3位有师父,曹天月没有师父,工作年限10年,点对点的鞭策,属于不说不动,比较佛系,比较稳,没有什么特别大的问题,再基于开放活动中承担了活动,背后给与了建议,获得了一等奖的论文,有潜力,可能没有什么成就动机,肯做但是不太愿意去梳理。 其他三位备案制,张老师的审美能比较强,理论欠缺。浦老师性子比较直,梳理文案比较好,但是美感缺乏,家园沟通较为薄弱。邱老师各方面都不错,行动力稍微欠缺,需要鞭策,欠缺成就动机。 代课教师,重点要带的,有七个代课教师,对于我们团队非常重要,可以做绿叶老师,写论文朱老师可以稍微激励一下,其他的论文质量比较低,可以在教玩具、教学活动展示,刘老师、钱老师教学能力比较好,可以研研课。 公办教师团队是比较薄弱的,除去组长、行政,小妮和王老师,小妮和曹天月比较搭。 我们幼儿园的论文撰写比较薄弱,从多年来的数量来看,设想:论文团队、教学活动组织两个团队,环境创设形成骨干教师展示的功能,做的比较好的作为分享班级,给大家一个更大的平台,提升成就动机。 论文+教学,两个团队。 闵:需要什么合作,引领吗?当前师徒结对的效率高不高? 杨:只有行政有三个徒弟,需要带的人多,能带人的人少,所以确实精力比较有限。 ㈡时思幼儿园 张文:时思幼儿园的教师组成就是不太均衡的,所以除了年龄比较大的老教师以外就是比较年轻的教师,她们现在都有自己的团队,比如新教师、乡村骨干班、融合教育课题组等,都比较忙碌,且较有动力的,我们不用考虑组建团队。 ㈢港区幼儿园 沈玲群:除了行政、组长,其他人都是“三不管”(没有团队、没有师傅、专业上没有一对一或一对多引领人的)地带的人员。徐珏、钱静丹老师是局聘老师,审美不错;林卉各方面都不错,就是自己给自己的压力不敢太大。秦涛备案制,没有定二级,不能评职称,暂时不需要任何成绩,所以也缺乏成长的动机。 从园所来看,我们幼儿园的师幼互动、环境创设作为基本功,教育教学也是需要。 我们想邀请中心内的骨干教师相互帮忙,观摩、二次分享,外出学习。申请一个共建单位。 梅老师:那就实验吧,我们可以去联系的。 闵老师:那你们还是得先把团队的人先定下来,或者先定给方向,环境创设项目小组。 沈玲群:是的,从园所发展和教师发展均衡来看,我们需要环境创设+教育教学,两个团队。 ㈣新城幼儿园 张英杰:“三不管”人员16人,年纪比较大三位教师,局聘3人,顾晓静音乐素养比较好,论文撰写,比较积极但是质量一般,环境创设我们也有专门的老师负责所以把重点放在教育教学+论文撰写两个方面。 闵老师:你们人特别多,所以确实可能还要在此基础上再细分,比如教育教学活动是按领域还是特色分呢? 张英杰:按照领域分吧。 张文:我也觉得按领域分可能比较清楚。 闵:每个团队也建议五六个人,人多了聚集、及时性的教研都比较难碰头。还有需要去研究教师们的成就动机、观察分析,分组聊,知道教师真实的想法,基于教师的真实想法给予针对性的指导。我们还可以导师共享,和骨干教师内容结合做。 任务:本月31号前各园将进一步优化、细化的团队进阶培养方案梳理后上交课题负责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