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成就动机的访谈 对象一:乔艳丽 年龄:41 教龄:10 闵:乔老师做老师几年了? 乔:十七、八年了。 闵:有职业幸福感吗? 乔:上班的时候整个人比较有条理的,工作让我感觉很充实。但是我觉得对自己专业的规划不是特别强,但是我能知道该做什么事情。 闵:工作这么多年了,你对自己的专业度有认可吗? 乔:我觉得我一直在成长,变化,要不断学习。 闵:你通常是怎么学习的? 乔:园部业务学习、搭班间的学习比较,理论学习相对于其他比较少,我需要什么方面的知识我会看一些书籍。 闵:需要哪方面的东西是如何界定的? 乔:都有,有的时候班级的一些问题也需要自己解决,看书能够自己明白,有理论支撑。 闵:如果可以选择突破舒适区或者接受挑战突破舒适区,你会怎么选择? 乔:我觉得现状都是一直在逼着你进步,没有舒适区。 闵:那你觉得怎么样的挑战是一些突破舒适区、给你带来压力的工作? 乔:比如上公开课我觉得就挺难的,因为我本来就觉得公开课是要很有能力的老师去上,我觉得我没有能力。还有一些身体、家庭的原因,让我觉得力不从心。
对象二:张忆沁 年龄:31 教龄:7 闵:你们现在知道成就动机是什么吗? 沁:成就是哪一方面的?以我为主体,就是为我自己的专业能力能够有提升自我的一种动力吗? 闵:激发自己有成就感的、成功的。以工作来说,你觉得你哪一方面的成就感是最大的?来个排序? 沁:做环境、家长工作、带班 闵:教研、审议呢?写论文? 沁:教研类的在前、论文参赛(上课比赛在前、专业技能、论文) 环境创设是自己喜欢的事情,在熟悉的地方做擅长的事情。 家长工作是自己比较善于沟通。 闵:幸福感的排序如何? 沁:带班的幸福感是最高的,踏进幼儿园上班心情还是比较愉悦的。挫败感是行政领导专业性的指导会带来一些些挫败感。其他都还好,本身自己也比较乐观。 闵:成就动机分为愿意去挑战追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你觉得现在工作中,避免失败的动机大还是追求成功的动机大? 沁:素材积累的过程,对于素材的深入分析,创新的点比较难找,花的精力也会比较多,在实施过程中,会有很多事情要兼顾。 闵:在什么时候会让你把追求成功的动机放大的?好胜心在哪里?成就感在哪? 沁:每周分享的时候,在班级群、幼儿园工作群受到园部和老师表扬的时候,心里还是很开心的。 闵:那你班级环境创设可以通过一些梳理形成论文,找自己喜欢点来进行论文撰写。 沁:这确实是个思路,我下次可以试试。
对象三:许晔昕 年龄:29 教龄:7 闵:了解成就动机。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但是自己会力不从心,对于自己来说,你觉得你的成就动机会在哪个方面?会让你的成就动机放大?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最有成就感? 许:做每一个方面都还可以,当完成自己的任务得到别人的满意的时候,觉得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闵:一般接受任务时候会非常积极和主动的接受。你怎么定义自己能力范围之内或者能力范围之外) 许:最近发展区 闵:可以举个例子吗?你的舒适区会被什么影响? 许:心理素质比较差,不喜欢人多,围观人员太多就不太行。如果是录像课,人少的话还是可以的。 闵:让你选择你最想获得成功的路,你会选择哪一条?比如论文撰写、综合荣誉评比、公开课评优课、案例交流等? 许:案例交流,可控范围比较大,上课的可变因素太多了,可能会导致失败的原因比较多。我没有自己比较擅长或者喜欢的领域。 闵:还有什么在工作中完成一件事情非常开心的? 许:一天流畅的结束,没有任何不好的事情发生,就会很开心。
对象四:浦玉丹 年龄:34 教龄:4 闵:关于成就动机,你觉得是什么? 浦:就是成就。 闵:在工作中,你做什么事情会非常有 浦:上课的时候,孩子的表现,活动很顺利。 闵:师幼互动会比较有成就感,再往下一点呢? 浦:在班级里,调皮的孩子很听话 闵:看到孩子的进步会比较有成就感 浦:每一个工作都会有两面性。 闵:成就动机分为追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你觉得遇到哪些事情会想着继续追求,哪些可能就会让你躲起来不去做然后避免失败? 浦:带好半天的活动 闵:如果给带好半日附带上很多东西,比如半日活动计划的制定、半日调研、家长分享工作等,来提升你的活动组织活动,你觉得哪些是真的是能够帮助你带好半日活动很重要的? 浦:制作游戏材料、集体教学活动,观察是重要的,但是怎么样进行简化,让老师很舒服的完成。 闵:还有哪些是你觉得不太容易成功,不太想做尽量避免的事情? 浦:对于成功的定义也不一样。每个人的角度和定义不一样。在我看来,幼儿的工作是很细致,只要用心花精力做还是能够做好的。有的时候只是因为精力不够,比如自己不擅长的领域会造成自己的不自信。如果是擅长的领域就会比较愿意去展示。 闵:你如果愿意发挥自己的长处也是非常好的,你觉得自己的长处是什么? 浦:长处不清楚,好像没啥长处。但是短板还是很明确的。 闵:通过与你的沟通,发现你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等都非常好,心态也是比较稳定、情绪较为积极。 浦:对自我的认知,对于别人的意见都能够坦然接受。
对象五:朱窈 年龄:34 教龄:9 闵:工作10年,你对于成就动机的理解是什么?你在工作中有没有对一件事情很努力让你想成功的? 朱:比如考教师资格证;又比如这次的调研。 闵:努力过会让你有成就感是什么? 朱:教师资格证书(最直接的回报),跟以后的评职称有关系了。 闵:哪些事情是你追求成就动机最弱的?你不想去追求这方面的成功? 朱:还好。 闵:有没有什么是你觉得非常难挑战的? 朱:还好 闵:心态很好。 朱:因为有的时候任务不是一个人来完成,是一个团队来完成。不需要一个人来独当一面。 闵:哪些事情你觉得是自己不能够独当一面的? 朱:比如组长岗位。 闵:为什么? 朱:比如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专业能力方面等;自己书看的比较少,自己的专业水平还是有限。 闵:专业能力比较关注的学习能力,也会通过一些横向的比较,发现自己不足。你觉得你会比较轻易踏出自己的舒适区吗? 朱:不太容易踏出。 闵:你觉得你现在一直在舒适区吗? 朱:也不是。 闵:如果你迫不得已要踏出舒适区,你会怎么激励自己? 朱:心态调节,上就上吧。 闵:你觉得你这个品质是工作带个你的,还是自己本省一直有的?有的人害怕挑战,可能是因为什么? 朱:比较外向的人会比较容易接受各种挑战吧。 闵:团队的氛围对于成就动机会有影响吗? 朱:肯定有,比如整个办公室大家都在做,那也会一起。 闵:你觉得你认识的人,大多数人是有成就动机比较多还是比较多? 朱:随遇而安的人比较多。 闵:可能是因为什么? 朱:这个我也不知道。 二、结合访谈内容进行研讨 经过访谈,我们中心与园部结合教师代表们的心态与对成就动机的理解进行了思考与研讨: 杨:我们老师虽然在完成一些任务的时候会抱怨,但是也会有很多欣慰和成就感的表现。比如老师们出去参观的时候也在潜意识的时候跟人家比较,最后来一句:“还不如我们。”这就代表内心的肯定,有的老师会把自己的优秀“藏起来”。有的人的心态可能会有那种不希望别人比自己好的感觉,不能很正确的看待别人的优秀,可能也是一种自卑的表现。 闵:比如说我们能不能在会议的时候进行一次夸夸活动?让这种优秀呈现地“光明正大”。 杨:让老师们可以去更多发现自己工作中的亮点,提升教师们的成就感。 陆:还有我们的团队,我们想发展每个人的亮点,让赵老师给我们开展知识技能培训。 闵:这是很好的一个方法,发挥部分教师的积极性。 陆:我们考虑大家带工作室的压力很大,所以想轮流来发挥大家的特长。还有知识技能可以是做环境、专用室布置。 杨:还有做操什么的,培训之后也可以结合。成就动机也是需要有收获回报的。 闵:那我们可以双管齐下,一方面发挥教师的个人特长,与园部的各种培训、展示等工作结合,另一方面,通过集体的会议、教研等契机,尝试进行教师的自我积极评价与他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