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市港城幼教中心
 首页 | 中心管理 | 新闻速览 | 党团工会 | 科研管理 | 园所管理 | 教师团队 | 安全校园 | 教育督导 
 
 首页 
 中心管理 
 新闻速览 
 党团工会 
 科研管理 
 园所管理 
 教师团队 
 安全校园 
 教育督导 
 
  研讨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科研管理>>课题管理>>在研课题>>苏州市级课题>>闵佳佳 梅燕芳—基于成就动机理论的乡村幼儿园教师进阶式培养的实践研究>>研讨活动>>正文
 
2025年9月课题研究活动记录
2025-09-30 14:19  

课题题目

基于成就动机理论的乡村幼儿园教师进阶培养的实践研究

课题类别

苏州规划

立项编号

2022/LX/02/116/03

出席对象

梅燕芳、闵佳佳、尹强、顾艳、沈玲群、朱琴红、杨志洁、张文、顾敏洁、李舟舟、张英杰、钱程

地点

太仓市港城幼教中心港区幼儿园党员之家

时间

2025年9月24日

研究主题

基于论文,学习中国文化背景下成就动机“个我-社会”二维度理论,讨论其在乡村幼儿园教师分层培养中的适配应用与实践优化。

所要解决问题

以理论为框架,整合三年实践数据与案例,解决结题报告中“理论支撑薄弱、实践与理论关联不紧密” 的问题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

一、理论学习

闵老师:最近我看了一篇文章《中国背景下的成就动机理论回顾及对管理的启示》

(陈致中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阅读之后,我也和AI工具进行了探讨,有了一些理解和大家分享,文章事先已经发在群里了,现在我直接梳理一些要点。首先,这篇文章的核心价值在于破解了“西方成就动机理论在中国的适配性”问题——文章明确提出,中国人的成就动机有“个我取向”(追求自我目标)和“社会取向”(满足家庭、群体期望)两个维度,且社会取向影响更深。我们的课题已经研究三年,马上要结题,之前在乡村教师分层培养中遇到过“部分教师动力不足”“培养效果不均衡”等问题,这篇文章里有一些理论可以解答我们的困惑,也可以把理论和我们的实践成果结合起来,让结题报告更有深度。

二、互相研讨解读:聚焦“二维度”与乡村教师特性谈谈我们的乡村教师培养策略可以如何优化

梅老师:文章里有几个关键点必须抓住:一是西方成就动机是“个我取向”,比如麦克利兰说的“高成就需要者重视内在回馈、中等风险承受力”,但中国受儒家文化影响,更看重“光宗耀祖”“群体认可”的社会取向;二是阿特金森提出“成就动机=追求成功趋向-避免失败趋向”,而中国人因为社会期望高,“避免失败”的顾虑可能更重,比如乡村教师怕“教不好孩子让家长失望”,反而不敢尝试新教学方法;三是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提到,“为他人而工作”的外在激励(如社会认可)效果有限,只有激活内在激励(个我取向),才能提升满意度和绩效。结合我们的现状,老师们一开始选择幼儿教师的职业,肯定也有立德树人、家人觉得稳定、教师工作社会认同度高等考虑,但也导致一些老师“只满足于‘教好课’,不想做研究、搞创新”,因为没有自我成长的个我目标——这可能是我们之前培养中教师主动性不足的核心原因之一。

尹老师:我补充一个细节,文章里余安邦的研究提到“个我和社会取向是独立维度,不是对立的”。我们之前可能觉得“要么强调集体,要么强调个人”,其实可以结合。比如乡村教师既想获得社会肯定,也想“成为更好的老师”(个我),关键是怎么引导。

闵:是的,我们之前按“新教师-成熟教师-骨干教师”分层,但动机引导不明确。学了这篇文章之后,我觉得我们可以用“二维度”理论优化培养模式:

新教师:侧重“社会取向激活”——通过师徒结对、教育故事分享会,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工作能给孩子带来改变”,满足其“被群体认可”的需求,初步唤醒个我动机。

成熟教师:侧重“个我取向提升”——赋予“课程自主开发权”(如估计教师结合幼儿园资源、周边在地资源开展班本活动、组织幼儿以小组开展研究),对应文章里“工作丰富化、自我管理”的管理方法,让他们从“完成任务”变成“实现自我价值”。

骨干教师:侧重“二维度平衡”——让他们既带领团队开展能够发挥自我特长的活动,也支持其个人专业成长,契合文章“高成就需要者兼顾内在回馈与责任”的特点。

李老师:我再补充“个我动机的训练方法”。文章里说“父母重视独立训练,孩子个我取向更高”,对应到教师培养,就是要“放手让教师自主决策”。比如我们可以搞教师个人专业成长规划的研讨会,正好结合新的五年计划制定这个契机,让每个老师自己定目标,我们再提供资源支持(如校本培训等),并每月反馈进展——这正是文章提到的“及时反馈能强化成就动机”。

沈老师:文章里说“社会取向是中国人成就动机的重要维度”,其实我们还是有很多老师喜欢被肯定、或者在集体中获得表扬荣誉。我们中心也优化了评优评先制度,让评选标准既看个人专业成果(如课程开发、获奖),也看其对团队的带动(如带新教师、分享经验),让教师感受到“个人成就与集体荣誉挂钩”,两种动机互相促进。所以我觉得这也可以作为我们优化评优评先的制度依据。

闵老师:我之前和教师访谈的过程中,之前有位老师说“我觉得把孩子带好就行,搞研究太累,也没人看”,这就是社会取向强、个我取向弱的典型。我们也得想办法激励这一类教师,找到她工作中的亮点,作为激发她成就动机的切入口。

梅老师:我再补充一点,结题材料整合要突出“理论-实践-成效”的逻辑链:开头用文章“二维度”理论提出问题(乡村教师动机失衡),中间用我们的分层培养方案为解决方案,结尾用一些数据证明效果,这样报告的说服力会更强。

闵老师:今天这篇文章的学习很有意义,我们更加明确了激活个我动机的关键是“自主目标+资源支持+及时反馈”,同时也可以进一步优化结题报告。

⒈理论认知共识:明确中国乡村幼儿园教师成就动机的“社会取向主导、个我取向待激活”特征,可以借鉴“二维度平衡”为核心设计培养策略。

⒉分层培养优化方案:形成“新教师激活社会取向+成熟教师提升个我取向+骨干教师平衡二维度”的差异化培养路径,融入“目标管理、资源支持、及时反馈”等方法。

⒊结题报告框架的优化:按“问题-方案-成效”逻辑整合数据与案例,强化理论与实践的关联性。

物化成果

结题报告优化版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太仓市港城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