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市港城幼教中心
 首页 | 中心管理 | 新闻速览 | 党团工会 | 科研管理 | 园所管理 | 教师团队 | 安全校园 | 教育督导 
 
 首页 
 中心管理 
 新闻速览 
 党团工会 
 科研管理 
 园所管理 
 教师团队 
 安全校园 
 教育督导 
 
  研讨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科研管理>>课题管理>>在研课题>>苏州市级课题>>闵佳佳 梅燕芳—基于成就动机理论的乡村幼儿园教师进阶式培养的实践研究>>研讨活动>>正文
 
2025年10月课题研讨活动记录
2025-10-31 10:50  

课题题目

基于成就动机理论的乡村幼儿园教师进阶培养的实践研究

课题类别

苏州规划

立项编号

2022/LX/02/116/03

出席对象

梅燕芳、闵佳佳、尹强、杨志洁、李舟舟、顾敏洁、钱丹红(A老师)、朱叶倩(B老师)

地点

太仓市港城幼教中心小太阳幼儿园教工之家

时间

2025年10月30日

研究主题

基于成就动机“个我-社会”二维度理论,探究“结构化反馈”与“非结构化反馈”对不同能动性乡村幼儿园教师提升工作实效的影响,为分层培养中“动机激活与行为引导”提供实践依据

所要解决问题

⒈就动机理论中“明确目标、外部监督(契合社会取向)与自主改进(关联个我取向)”对教师行动力的驱动作用如何践行?

⒉对于能动性较弱的教师,如何高效适宜的反馈指导路径提升培养精准度?

研究方法

1.对照实验法:选取2名不同能动性、专业成长困境类似的教师(A老师:能动性B老师:能动性强,两位老师的教育理念与课程游戏化存在一定偏差但,还有较大专业成长空间,A老师相对更为传统一点)为研究对象,控制“半日活动组织、班级环境创设、师幼互动”等观察场景,采用不同反馈方式,对比整改成效;

参与式观察法:通过半日调研,持续记录A、B两位老师在活动组织、环境创设、师幼互动中的具体表现,形成原始观察记录;

3.访谈法:调研后与A、B老师及所在园行政团队沟通,了解教师对反馈方式的接受度及整改过程中的困难;

4.案例分析法:梳理A、B老师的整改过程与结果,结合成就动机理论分析反馈方式对教师行为的影响机制。







一、主持人介绍对两位老师的对照实验前期准备、过程和结果:

⒈10月上旬:课题核心成员(闵老师、梅老师、尹老师)结合教师日常表现,确定A、B两位研究对象,明确观察维度(半日活动组织逻辑性、班级环境创设教育性、师幼互动有效性)及反馈方案(A老师:问题清单+限时整改+指导者批注;B老师:口头反馈+无监督)。

⒉实地调研(10月中旬):,梅老师对A/B两位老师分别进行了半日调研,全程观察A、B老师的工作场景,实时记录问题(如A老师“幼儿提出需求时无视,全程无笑脸”“区域材料投放缺乏、挑战性不足”;B老师“教师组织活动时对幼儿过分严肃、中班幼儿年龄特点不明显”“环境创设未体现主题痕迹”),并当场完成反馈:

A老师:出具《问题整改清单》,明确“3项核心问题+整改措施(如‘学会加入幼儿的游戏,成为支持者和陪伴者,学习5种师幼互动回应话术,如怎么提问、怎么回应幼儿的需求’)”“班级环境中增加区域游戏指导的墙面”等,指导者补充批注“具体到每个区域要增加什么材料、为什么要增加”;

B老师:口头反馈“需优化与中班幼儿的沟通方式、区域环境中进行优化”等方法,未明确具体整改的时限。

⒊整改跟踪(10月下旬):梅老师一周后跟进A老师整改进度,通过微信沟通、现场抽查确认完成情况;对B老师仅通过日常观察了解整改动态,未主动监督。(10月底)再次观察A、B老师工作表现,发现A老师完成全部整改(师幼互动回应丰富度提升、区域材料分层投放到位),行动力显著增强;B老师仅部分调整,核心问题未解决,整改效果较差。

现在大家可以聊聊自己的感受。

二、交流研讨

梅老师:除了之前提到的整改结果,我想补充两个细节:一是观察A老师时发现,拿到《问题清单》当天,她就主动来问我一些细节,还把清单贴在办公桌前,每天勾划进度这是她之前从未有过的主动行为

闵老师,我也发现A老师整改后师幼有效互动时长”也大大提升,在户外游戏中,能看到老师基本一直投入在孩子们的活动中,游离在外的时间大大缩短。

尹老师:我补充一个理论视角的初步判断:梅老师提到的A老师“贴清单、追资源”,本质是“问题清单的明确性”降低了她的“避免失败趋向”——之前她不敢行动,是怕“改不对、改不好”,现在清单把“改什么、怎么改”列清楚,她知道“按要求做就能成”,所以愿意动;而B她有主动改进的意愿(个我取向),但可能精力和能力还不够,不足规划比较大的整改量该如何逐步进行。

钱老师:其实被调研和拿到清单第一天,我心里有点抵触,觉得“又要被盯着改这改那”,但看到清单里写了具体的方法,我就试了一下觉得也没有很难了——之前孩子们和我聊天也比较少,感觉比较怕我,我也不太会和他们对话,现在我也有成就感了,感觉孩子们更喜欢我了。不过有个困惑:要是以后没人给我列清单,我自己怎么找要改的问题呀?

杨老师:老师的困惑特别关键,这也是我们园里很多“被动改进型”教师的共性问题——依赖外部指引,缺乏自我诊断能力。之前园里给这类老师发过“自我观察记录表”,但没教怎么填,最后都成了形式。

朱老师:我就是可能有点拖延症吧,没有一个整改的时限我就拖着了,然后有时候还会忘记一些整改的内容。

老师:我结合成就动机理论提出个方案大家看看行不行:除了“结构化反馈”,还要加“阶段性自我反思任务”——比如整改完成后,让他们填《整改成效表》,回答“这次改完,幼儿有什么变化”“我自己觉得哪里做得好”,用“成效反馈”强化个我取向,慢慢从“被动改”转向“主动想”

梅老师:我觉得可以把整改出做得更贴合乡村老师的特点,可能老师们工作上都还是认真的,但是缺乏一些处理繁杂事务的经验,所以统筹性、执行力稍微差一点,需要用任务清单进行自我督促,园部也要在管理中给教师安排、统筹活动的机会,增长一些经验。

闵老师:成就动机理论里说“个我和社会取向是独立维度”,我们的策略不能只盯着一个维度。比如给师的“自我反思任务”,可以加一条“这次整改,有没有帮到同班级的新老师”,用“帮助同伴”激活社会取向,同时用“幼儿变化”激活个我取向,适当开展一些分享活动,让他们既获得“个人能力认可”(个我),也获得“团队荣誉”(社会),两种动机一起驱动。

主持人总结:后续我们将继续完成教师自我诊断的清单范例,在各幼儿园里推广结构化反馈的应用。

⒈反馈方式适配共识:明确不同能动性教师需匹配差异化反馈策略——对“能动性差、专业成长还需要较大提升”的A类教师,需以“结构化反馈(问题清单+限时整改+资源指引)”降低“避免失败趋向”,提升执行效度,同时通过“成效反思”激活个我取向;对“能动性强但专业能力欠佳”的B类教师,需以“非结构化反馈+具象化方法包”满足自主意愿,搭配“同伴互助+容错机制”破解困境。

⒉理论落地路径共识:成就动机“个我-社会”二维度需协同发力——A类教师需从“外部监督(社会取向)”过渡到“自主改进(个我取向)”,B类教师需兼顾“个人能力认可(个我取向)”与“团队荣誉(社会取向)”,避免单一维度驱动导致的动力断层。

⒊长效培养目标共识:短期以“反馈优化”推动即时整改,长期需通过“自我诊断工具、同伴支持体系”培养教师自主成长能力,从“课题推动改进”转向“教师主动成长”,实现分层培养的可持续性。

物化成果

10月教师追踪调研案例、指导性问题清单模板1.0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太仓市港城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