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做好教师培养顶层设计
本学期,中心申报的苏州市“十四·五”规划课题《基于成就动机理论的乡村幼儿园教师进阶式培养的实践研究》顺利完成开题论证,于3月起每月开展关于教师队伍培养的研究:
时间 |
研究主题 |
所要解决的问题 |
活动形式与内容 |
研究成果 |
3月15日 |
教师成就动机理论学习 |
什么是成就动机理论?教师成就动机理论与教师培养有什么关系 |
⒈理论学习栗冬丽的文章《我国教师成就动机的研究综述》 ⒉研讨活动,分享学习心得 |
⒈对成就动机与教师培养之间的关系达成共识; ⒉设计了教师成就动机量表。 |
4月24日 |
课题研究方案与下一阶段研究思路的解读、研讨 |
开题论证后课题研究方案是什么?下一阶段的计划是什么?有什么问题需要继续优化? |
⒈课题研究方案的解读 ⒉研讨活动,探讨实际操作层面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
修改后的课题研究方案和每月研究计划 |
5月22日 |
制定切实可操作的进阶培养规划 |
⒈组建什么团队? ⒉包括哪些人? ⒊进阶培养目标 ⒋主要培养的形式 |
各园交流进阶培养团队规划,集体研讨可行性
|
形成了细化可操作性的园内团队进阶培养方案 |
6月19日 |
学习个案研究的方法(一) |
⒈如何开展个案研究? ⒉如何选择研究对象? |
⒈理论学习 ⒉讨论各园的研究个案人选 |
明确了个案研究对象及基本方式 |
基于课题研究,中心能够集中各园的教师培养核心成员开展理论学习与研讨活动,将收集到的学习资料进行筛选、整合、吸收和运用,做好科学、有效且可操作性的培养方案,优化团队培养的顶层设计,5月底,各园均确定了团队培养的方案,每个幼儿园结合园内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与成就动机,主抓1-2个重点组建小团队,由中心内骨干教师牵头定期开展活动。方案中做到了四个明确:明确团队方向、明确团队人员、明确阶段培养目标、明确培养计划,相信有了计划后,各园下一阶段的教师培养能够更加有效、落到实处。
二、中心主抓重点团队,“因人而异”开展研训活动
⒈新教师团队
首先,本学期借助太仓市实验幼教中心教育集团的培训计划,多次安排新教师团队外出培训,包括教研、讲座、外出观摩活动等丰富形式。其次,中心利用钉钉组建新教师群,在群内分享各种学习资源,遇到新教师有问题时,及时开展线上培训进行探讨。最后,中心关注新教师专业发展,各项评比活动都鼓励和支持新教师参加,本学期还为新教师开设展示活动,给予新教师锻炼自己的机会。
⒉组长团队
本学期依旧把组长团队作为比较重要的培养对象,一方面通过开展组长教研活动来提升组长的业务能力,进行课程审议组织方面的针对性培训;另一方面也借助共同体活动、教科研训等活动组织组长外出观摩、旁听专家的教研和讲座,为组长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机会。
⒊观察项目小组
本学期的观察项目小组继续深入“基于观察推进课程实施”的研究。首先通过业务园长与青年教师的一对一结对指导,不断追踪观察项目小组成员的研究进度,及时帮助他们解决观察幼儿与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其次,在4月开展了线下的集中教研,交流阶段成果和研究瓶颈,通过案例学习和团队共研来突破难点,继续推进更加深入的研究。最后于6月初,业务主任再与各园的观察小组成员进行约谈,对案例的梳理进行交流指导。以上努力也收获了不少成果,时思幼儿园陆亦婷老师的案例被推荐至太仓区域层面交流,其余成员的观察案例质量也有显著提升。下一步本学期将利用期末或暑期初的时间,组织观察项目小组成员对自己的案例进行分享交流,辐射组内成果。
⒋骨干教师团队
一方面,本学期优化了中心的骨干教师评选与考核办法,提升大家参评骨干教师的积极性,以更合理的考核标准促进骨干教师专业成长。另一方面,对本年度的校内骨干教师展示活动进行了规划,继续加强骨干教师辐射。骨干教师沈玲群、邵冬梅本学期执教了太仓市级公开教学活动,中心、园部都参与了磨课,为骨干教师顺利执教获得好评提供支持。
三、搭建平台展示自我,提升专业素养与获得感
为了给中心内的教师更多提升专业素养和展示自己的机会,本学期开展了多项校级评比和展示活动,覆盖了各个年龄段教师,活动以自主申报、统筹安排、全员参与的形式开展,帮助教师积累参赛展示的经验,在以赛促练、共同研讨中获得专业成长。
3月7日,开展了青年教师专业基本功竞赛。有本中心内工作1-5年(含)的青年教师共计16人参赛,由自制教玩具、观察反思、活动设计与模拟执教三项组成,最终评选出周雅清、张盈盈等获奖选手8人。同期中心还开展了自制教玩具评比,全中心共有40位教师参赛,其中不乏理念与实用性兼具的优秀教玩具,体现了教师们的巧思巧手。4月7日,开展了中心信息化教学优质活动评比,中心全体教师自主报名,积极探索信息化环境下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新应用,参赛教师利用课件进行说课评比,中心共有5位教师获奖,其中两位教师推选参加市级评比分获二、三等奖。4月19日,开展了中心优质教学资源活动评比,践行区域“看见儿童,实施有意思、有意义的课程”主张,探索课程游戏化理念下幼儿园集体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提升教师课程设计与决策、组织能力。共有7位教师参赛,以现场执教的形式展现了各自教学能力。除了评比以外,4月中心继续开展了校级公开展示活动,本次公开活动还邀请了太仓市港城小学的老师们前来参加观摩研讨,提升幼小衔接深度。6月中下旬,中心还组织了“基于观察推进课程实施”的案例评选活动,支持教师养成边做边思考,边做边梳理的良好习惯,提升教师实践反思能力,推动教师们将实践经验转化为理论成果。
多样、丰富的活动在安排上较为紧凑,以密切结合工作、课程实施为基础,以提升教师专业成长和获得感为目标,不断为教师成长服务。
四、校本培训打好基础,丰富有效的培训内容
本学期,中心继续从师德课程、理论课程、实践体验课程、知识技能课程、信息素养提升课程这五个块面开展校本培训,全面均衡地提升教师的道德素养和专业能力。中心组织师德课程3次,理论课程3次,实践体验课程4次,知识技能课程5次,信息素养提升课程1次。包含了师德素养、教育教学、课程理念、创意美术、论文撰写、信息技术等多个方面。通过校本培训平台,做好过程性资资料的梳理和教师学时验证工作。
另外,本学期开展了多次幼小衔接活动,除了大班幼儿开展走进小学主题活动以外,还组织了部分青年教师前往港城小学观摩集体教学活动;邀请港城小学科学教师前往港区幼儿园给幼儿开展科学活动的展示、观摩科学游戏,互相沟通科学领域教学活动的幼小衔接经验。此类活动丰富了校本培训的开展形式,也将幼小衔接工作做得更加实在、有效。
五、思考不足及下阶段工作
第一,本学期申报教科研课题研究的教师极少,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动力明显不足。下学期中心将主动关注教师课题研究的内驱力,鼓励和支持教师继续开展课题研究,介绍有效的研究方法、分享研究经验。一方面以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为主抓团队,点对点激励和指导课题申报。另一方面也要鼓励各园以当前课题研究为基础,积极申报子课题。
第二,下学期将对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职责进行明确,另外中心也将做好业务条线的教研、科研、课程审议与实施这类引领与指导工作,落实课程游戏化项目工作,形成问题导向的有效教研,优化教研与审议机制,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落实研究、解决问题、总结反思等环节,提升教科研与课程实施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