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过课题研究,做好教师培养顶层设计
本学期,中心主持的苏州市“十四·五”规划课题《基于成就动机理论的乡村幼儿园教师进阶式培养的实践研究》依旧扎实开展关于教师队伍培养的研究,持续以多举措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时间 |
研究主题 |
所要解决的问题 |
活动形式与内容 |
研究成果 |
9 月 22日 |
新城幼儿园“泡泡腾”团队2023年研究计划
|
⒈团队中有哪些人? ⒉重点追踪的个案? ⒊学期计划制定
|
研讨活动:结合前期调查资料,剖析教师成就动机与发展规划,明确团队分组、重点追踪个案。 |
新城幼儿园团队培训计划,其他园具有参考价值。 |
10 月 16 日 |
教师压力与情绪管理 |
如何处理日常工作与生活中的压力、排遣消极情绪,将压力转化为成就动机? |
专家讲座:幸福从教·向阳前行(肖广艳) |
明确了积极心理与教师发展相关理论培训机制要加入到教师培训内容中。 |
11 月 3 日 |
太仓市港城幼教中心绩效考核实施方案优化 |
如何优化绩效方案,提升教师成就动机,促进专业成长? |
研讨活动:共同审议中心绩效考核方案,明确了哪些部分会关联教师的成就动机并讨论修改方案。 |
形成了更有利于激发教师成就动机的新绩效方案。 |
12月6日 |
个案研究方法的学习与研讨(二) |
⒈如何开展教师个案研究? ⒉如何梳理个案研究成果? |
⒈前期团队建设回顾回顾(新城幼儿园“泡泡腾”团队建设分享)与理论学习 ⒉研讨活动:讨论中心个案研究报告框架 |
《新城幼儿园“泡泡腾”团队建设案例》 《太仓市港城幼教中心教师专业发展个案研究(框架稿)》 |
1月 |
各园团队建设汇报 |
本学期课题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下阶段需要继续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
研讨活动 |
|
基于课题研究,我们已经初步梳理了一些有利于激发教师成就动机的策略。首先,从“客观条件”到“主体需要”,从无视成就动机的“全被动”分层培养机制到重视成就动机的“抱团定制”分层进阶培养;其次,从从“避免失败”到“追求成功”,重视对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与跟进;确保教师参与展示研讨型活动的获得感;把握日常契机给予正面的专业成长建议。最后,从“集中火力”到“多点开花”,创设自由宽松的氛围,激励不同年龄段的教师参与到分层进阶培养中来。学习可以是一个相伴相生的过程,基于“实际问题——激活头脑——互帮互助——改进优化——梳理经验”的思路,让有共同问题需要解决或有共同发展目标的人有具体在一起研讨共性问题的机会,能够卷入更多教师加入一个良性的乡村教师培训系统中,让他们根据自身需求和实际问题,开展教学实践和有效的研究研讨活动来改进自我实践、变革自我认知、持续激发成就动机。本学期有两篇围绕课题核心概念的论文分别获江苏省管理论文二等奖、苏州市教育学会论文二等奖。
㈡做好过程管理,扎实指导各级在研课题
一方面,本学期中心继续通过对教师普及课题研究内容、开展教科研融合培训、课题申报指导等方式,加强教师们对课题研究、成果梳理等方面的能力。鼓励没有课题的行政和骨干教师积极投入课题研究,带动其他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发挥课题集中精力在一段时间解决一个问题的优势,解决问题前做好规划与计划、讲究程序和方法,培养教师用事实和证据获得结论的意识,从对幼儿的观察和日常实践中积累经验。本学期有两位教师申报校级课题,于1月进行校级课题论证。
另一方面,中心也继续做好了2个苏州市级规划、3个太仓市级规划和1个太仓市级微型课题的支持、指导工作,按照太仓市级课题的管理办法,严格做好过程性资料的积累和上传工作,每月按时完成“月检月报”工作,提醒课题主持人同步建设好网站。周雅清老师的微型课题结题材料于9月顺利递交;时思幼儿园张文、沈玲群主持的苏州市规划课题于12月完成了中期汇报工作。结合11月的市级抽查,中心对课题网站中存在的缺少简讯、表格不对等情况进行了检查并跟进后续整改。
在其他教科研工作方面,本学期中心也认真做好日常工作。例如每月的《燃荻》推荐,中心都能围绕主题及时投稿,有1次获得推荐。
㈢注重团队培养,驱动教师自主提升专业力
⒈继续抓好不同队伍的建设
首先是新教师团队。本学期借助太仓市实验幼教中心教育集团的培训计划,多次安排新教师团队外出培训,包括教研、讲座、外出观摩活动等丰富形式。其次,开展新教师半日备课与周计划的要求调整,并通过调研、师徒结对等形式对新教师半日备课进行指导。
其次是骨干教师团队。本学期优化了骨干教师评选、考核管理机制,新增校级骨干8人,捋清了骨干教师考核与师徒结对考核规范,有利于中心内骨干的良性增长。
最后是组长团队。本学期依旧把组长团队作为比较重要的培养对象,通过开展组长教研活动来提升组长的业务能力,进行课程审议组织方面的针对性培训;另一方面也结合校本培训专项活动给组长更多外出观摩学习的机会,拓展组长视野。
⒉各级评比展示促进成长
其一是校级公开课活动。本学期共有7位教师分三场次进行了现场执教展示,其中有四位是工作三年内的新教师。中心将执教和观摩的教师分流成3组,分别于10月19日上午在新城幼儿园、10月19日下午在港区和时思幼儿园开展。各位教师精心准备活动,在活动前介绍活动理念,让观摩的教师能够带着思考和准备参与活动后的研讨。活动的研讨氛围也非常好,大家围绕主持人既定的研讨主题交流看法、为执教教师优化活动设计出谋划策,这种交流碰撞非常可贵。另外,时思幼儿园场次施诗老师组织的集体教学活动中班音乐《四季歌》是课题《学前融合教育课程“1+1”课程实践研究》中的研究课,中心业务主任闵佳佳老师组织了教科研训一体化的教研活动,结合中心与课题组成员共同研讨制定的课堂观察表开展了具体的研讨,前来观课议课的老师们也感受到了教科研训一体化与日常磨课的不同,研讨更有目的性、针对性。
其二是骨干教师展示活动。本学期中心有12位骨干开设了12个微型讲座和13个集体教学活动,起到了非常好的校内辐射作用。
其三是教育集团交流活动。我们珍惜每一次与实验幼教集团的共建活动,8月底,我们共同开展新教师培训活动;11月,中心3位2020年入职的新教师参加了集团内职初教师基本功竞赛;12月,我们携手开展了青年教师讲述大会、互相邀请市级学科带头人开展菜单式培训;1月,我们开展基于观察推进课程的案例交流分享。
其四是论文等文稿类评比。中心通过师徒结对修改论文、教师抱团互助改论文等方式,继续大力支持教师提升自己的论文撰写能力。本学期苏州市教育学会、苏州市陶行知研究会的两项论文评比共有57人次参赛,其中苏州市教育学会参赛26人,获奖19人,73%。行知杯参赛20人,获奖13人,获奖率65%,均高于市平均水平,也比往年有提升。
二、思考不足及下阶段工作
㈠教师自主申报课题比较困难
本学期申报教科研课题研究的教师只有两位,虽比上学期有了提升,但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动力明显不足。下学期中心将继续主动关注教师课题研究的内驱力,鼓励和支持教师继续开展课题研究,介绍有效的研究方法、分享研究经验。一方面以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为主抓团队,点对点激励和指导课题申报。另一方面也要鼓励各园以当前课题研究为基础,积极申报子课题。
㈡园本课程方案的持续优化
本学期我们邀请无锡市滨湖区教研员张皎红老师对各园的课程方案进行了一对一指导,但有些幼儿园的园所文化与课程理念梳理仍然存在困惑,所以下学期拟邀请专家进行更加深入的把脉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