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市港城幼教中心
 首页 | 中心管理 | 新闻速览 | 党团工会 | 科研管理 | 园所管理 | 教师团队 | 安全校园 | 教育督导 
 
 首页 
 中心管理 
 新闻速览 
 党团工会 
 科研管理 
 园所管理 
 教师团队 
 安全校园 
 教育督导 
 
  研讨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科研管理>>课题管理>>在研课题>>太仓市级课题>>吴怡玮 主题建构背景下大班幼儿游戏计划能力提升的案例研究>>研讨活动>>正文
 
(太仓市)课题研究记录表(2025.9.24)
2025-10-16 14:23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题目

主题建构游戏背景下大班幼儿游戏计划能力提升的案例研究

课题类别

太仓市微型课题

立项编号

W2023027

出席对象

小、大班组教师

地点

会议室

时间

2025年924

研究主题

班级内教师学习了有关创造性游戏区域活动指导,回顾班级幼儿在主题建构游戏中的游戏行为并分析还需要提供的支持策略。

所要解决问题

“游戏记录DIY”记录本对幼儿的游戏有什么帮助吗?除了3w符号记录法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幼儿提升游戏计划能力?

研究方法

案例研究法、理论学习

 

 

 

 

 

 

活动开始始,各班级教师依次分享近期主题建构游戏中的典型案例。

黄:在 “秋天的公园” 主题建构中,幼儿最初仅能零散搭建树木、长椅,游戏过程中常因 “下一步搭什么” 产生分歧;

戴:我观察到,部分幼儿能简单描述搭建想法,但实际操作时容易偏离初始计划,且无法清晰说明 “为什么调整”;

陆:我发现,幼儿在游戏结束后分享时,常出现 “忘记刚才想搭什么”“不知道哪里没搭完” 的情况。

通过案例汇总,教师们一致发现:幼儿在游戏计划的 “表达——执行——复盘” 环节存在明显断层,缺乏对计划的系统性梳理,而 “记录” 正是衔接各环节的关键缺口,这也为后续探讨 “游戏记录 DIY” 记录本的作用奠定了实践基础。

绕核心问题,教师们结合班级实践经验展开讨论,形成多维度观点:

帮助幼儿梳理计划逻辑:

王:班级幼儿使用记录本后,会先在本子上画下 “想搭的公园大门”“要放的滑梯位置”,再对照记录搭建。有幼儿还会用简单符号标注 “先搭底座,再搭柱子”,这说明记录本促使幼儿主动思考 “搭建步骤”,将模糊的想法转化为清晰的计划,避免游戏中的盲目性。

支持幼儿复盘与调整计划:

姚:一名幼儿在搭建 “旋转木马” 时,因支架不稳多次倒塌,他在记录本上画下 “倒塌的支架” 和 “新的支架形状”,并标注 “用长积木当斜撑”,最终成功完成搭建。教师们认为,记录本成为幼儿 “反思的工具”,帮助他们回顾问题、记录调整方案,培养了 “发现问题 — 解决问题” 的闭环思维。

除了3w,我们还可以有哪些措施?

⒈“步骤图 + 关键词” 记录法:针对 3W 符号(What 要做什么、Where 在哪里做、When 什么时候做)较抽象的问题,引导幼儿用 “步骤图” 画出搭建的先后顺序,再用简单关键词(如 “底座”“高楼”“窗户”)标注每个步骤的核心内容。例如,幼儿在搭建 “超市” 时,会画 “第一步:画长方形当超市地面→第二步:用方积木围四周→第三步:搭货架”,帮助幼儿建立 “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的线性计划思维。

⒉“材料清单 + 用途” 记录法:考虑到幼儿常因 “找不到材料” 或 “用错材料” 影响计划执行,设计 “材料清单” 记录模板,让幼儿在计划阶段画出需要的材料(如 “长积木”“圆形积木”“小人玩具”),并标注材料用途(“长积木当超市货架”“圆形积木当灯”)。这种方法不仅帮助幼儿提前规划材料使用,还能培养他们的 “资源规划意识”。

⒊“小组分工表” 记录法:针对小组建构游戏中 “分工不明确” 的问题,引导幼儿用 “分工表” 记录小组成员的任务,如 “小明搭城墙、小红搭城门、小刚找材料”,并画出每个人的任务示意图。教师发现,这种记录方式能减少小组内的争执,让幼儿学会 “协商分工、共同推进计划”,提升团队协作中的计划能力。

⒋“问题与解决” 记录法:在记录本中增设 “问题角”,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或结束后,记录遇到的问题(如 “塔倒了”“材料不够”)和尝试的解决方法(如 “用更粗的积木当底座”“和其他组借材料”)。

⒌“实物标记 + 记录” 结合法:对于绘画能力较弱的幼儿,允许他们用 “实物标记” 辅助记录。

 

 

 

 

 

 

教师还可以提供的策略:

⒈“步骤图 + 关键词” 记录法

⒉“材料清单 + 用途” 记录法

⒊“小组分工表” 记录法

⒋“问题与解决” 记录法

⒌“实物标记 + 记录” 结合法

物化成果

新游戏计划呈现方式指导手册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太仓市港城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