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市港城幼教中心
 首页 | 中心管理 | 新闻速览 | 党团工会 | 科研管理 | 园所管理 | 教师团队 | 安全校园 | 教育督导 
 
 首页 
 中心管理 
 新闻速览 
 党团工会 
 科研管理 
 园所管理 
 教师团队 
 安全校园 
 教育督导 
 
  研究方案
当前位置: 首页>>科研管理>>课题管理>>在研课题>>太仓市级课题>>施诗 基于幼儿园自然资源的班本课程开发研究>>研究方案>>正文
 
开题报告《基于幼儿园自然资源的班本课程开发研究》修改后
2024-04-30 10:00 施诗 

太仓市“十四五”教育科学微型课题

课题名称:基于幼儿园自然资源的班本课程开发研究

太仓市港城幼教中心时思幼儿园 施诗

一、研究背景和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研究背景

1.江苏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精神的引领。

随着课程游戏化深入推进,我园已形成了以儿童为中心,以大自然为实践场, 以课程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为支点,幼儿园课程也更贴近儿童的心灵和生活。幼儿园中的自然资源也属于课程资源,通过梳理自然资源并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可以实现自然教育的重要价值。

2.幼儿园课程的助力。

我园地处农村,户外场地宽阔,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园部也正在开展苏州市十四五规划课题《基于劳动实践场构建“乡韵田园”课程的实践研究》,有助于我们结合园部课程方向,以幼儿园自然资源为抓手,形成具有本园本班特色的班本课程体系。

3.班级幼儿发展的实际需要。

在平时开展的与自然有关的活动中,幼儿会给植物们浇水、捉虫,会寻找树叶、花朵等自然物进行拼贴,会对枇杷、石榴进行写生,会喂养小兔、小羊......但这些与自然资源互动的项目都是单一且重复的,没有连贯性和延续性,不利于幼儿的发展和进步。因此我们需要对园内的自然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挖掘其深层价值,使其符合班级幼儿当前的发展需要。

(二)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1.自然资源利用不充分。

园地处农村,户外场地宽阔,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教师开展的有关自然的活动次数较少,在自然资源的利用上比较零散、片面,没有形成较为深入、系统的课程,不利于提升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2.教师专业能力不足。

1)教师对自然资源缺乏相关认识。

幼儿园中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幼儿园的水资源( 如小池塘、水田等) 、植物资源( 如花、树、蔬菜、水生植物等) 、动物资源( 如家畜、野生小动物等) 、气候资源( 如雨、雾、风、雪等)。 但是幼儿教师对这些资源缺乏相关认识,没有形成自然资源库,无法进行有效的利用和开发。

2)教师指导幼儿能力有待提高。

在开展有关自然的活动和课程中,很多教师都觉得有心无力。由于缺少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幼儿口中的很多问题教师都不能一一解答。同时,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缺乏也让教师们在指导幼儿操作方法和探究技巧的过程中感到十分无奈。

3)教师缺乏课程意识

在发现自然资源的时候,教师并不能抓住幼儿感兴趣的点进行挖掘和延伸,让幼儿园的自然资源并使其系统化为课程。例如如幼儿园有枇杷的自然资源,老师们想到了可以带幼儿一认识枇杷、收获枇杷,但是没有想到还可以带领幼儿从枇杷的生长过程开始,引导幼儿判断枇杷是否成熟,成熟后如何采摘,需要什么工具,采摘完的枇杷如何处理等开展一系列完整的活动。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来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把这些和资源的互动活动变成完整的延续的课程。

3.幼儿活动中自主探究能力提升不明显。

幼儿天生亲近自然,但是缺乏正确的探究意识和主动探究能力。由于年龄特点,很多幼儿在活动中的专注力时间短,坚持性差,难以积极持续地参与到活动中进行探索。教师通过让幼儿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养成主动研究的好习惯,同时陪幼儿倾心付出、耐心等待、团结协作,积极乐观的态度,感受科学探究的神奇,为幼儿的的后续学习与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核心概念和理论依据

(一)核心概念

1.自然资源:《辞海》中将自然资源界定为天然存在的并有利用价值的自然物,如土地、矿藏、气候、水利、生物、海洋等资源。本课题中将重点围绕幼儿园中的植物资源如花、草、树、叶开展相关研究。

2.班本课程:也称班级本位课程,其实质是以班级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民主的决策过程,班级里的每一位小朋友都是课程开发的主体。本课题中的班本课程是指结合我园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幼儿园丰富的自然资源,根据幼儿兴趣生成独具特色的班本课程,使班级课程个性化、多样化, 更贴近社会现实、生活、大自然,更适应幼儿的未来发展。

3.基于幼儿园自然资源的班本课程研究:是以园内自然资源为研究点,通过计划、实施、反馈、调整等多个环节进行实践研究,生成具有班级特色的班本课程,形成帮助幼儿提升自主探究能力的有效策略。

(二)理论依据

1.《纲要》《指南》

《纲要》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教育资源拓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指南》也提出:我们要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这些教育政策从侧面体现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意义。

2.《江苏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要求》

幼儿的学习主要是依靠与周围客观事物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基本的玩具和多样化材料以及具有生命气息的环境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要从幼儿园课程目标出发,结合课程内容,挖掘和利用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幼儿周围生活中幼儿感兴趣的现象、事物、材料、文化、民俗等都是课程资源。要让幼儿在与这些环境资源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要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把资源转化为幼儿的经验。避免资源贫乏和单一的现象,避免有资源而不加利用资源的现象。

3.卢梭自然教育理论

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在其著作《爱弥儿》中提出“自然教育”的思想,他认为自然教育的核心是“归于自然”。尽管幼儿都是通过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三种教育成长起来的,但其中自然教育最重要,它支配和影响后两者。因此,他主张儿童应当尽可能多地接触自然,把大自然作为一个教育的场所,让孩子们按照自己的节奏享受大自然的乐趣,培养他们的本性。这种自然教育的方法以儿童为主体地位,将儿童的感官、感受和想象力融为一体,让他们在实践中获得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在后果中反思行为,塑造个性的认知与发展。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研究价值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查阅相关文献时发现,国内外已有不少学者对自然资源和班本课程进行研究思考,其中包括自然资源的范畴和教育价值的探索、班本课程的内涵及相关实践研究、幼儿教师的课程意识发展现状分析等,皆为本研究提供了积极有效的理论指导意义。

1.自然资源。

从自然资源对儿童的发展价值来看,皮军功(2012)深入探讨农村自然资源对儿童的价值,主要表现在认知经验、审美体验、身体素质等方面。焦荣华(2012)认为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能让儿童真正的融入自然,回归自然,能保护儿童对自然的好奇心,唤醒儿童的自然美。潘冬玲(2017)则认为自然资源能培养儿童的认知能力、激发其动手兴趣、培养科学意识,具有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美国开展的SPARK项目,鼓励儿童进入自然,通过亲身观察与动手操作探索自然,真实感受自然中的动植物,发现自然事物与生命、生活更紧密的关系,发现自然之美,加深对生命教育产生更深刻的理解。

2.班本课程。

虞永平(2005)指出,以班级为基础来构建课程首先要以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为根据还要依照幼儿园课程发展的规律。再有,要真正关注班级生态关注幼儿的健康发展幼儿教师自己的特色并以儿童为主体开发课程。最后还应该注重社会、园所和班级的教学资源,注重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注重特殊的教学活动情境和适当的对策注重各方的统筹与协调。向海英教授(2010)指出了班本式教学创生的实施对策必须立足于学校自然环境来实施课程创生虽然班本教育的形式可能是比较多元化的但同时也必须与学校内部的各种教育资源加以融合最后要重视并加强与学校老师间的团结和合作。卢瑶在《教师课程意识幼儿园班本课程开发的生长点》中指出班本课程创生面临的问题有教师对班本课程价值与内涵认知模糊不清、教师高度依赖既有教材、班本课程开发随意性大、幼儿学情分析不到位、教师对班本课程开发和设计力不从心。

3.幼儿教师课程意识。

陈静认为,长久以来幼儿园教师都是作为课程的执行者,对于课程更重视活动指导的改进而非课程开发。因此,她把幼儿园教师的课程意识,定义为幼儿园教师设计并统整课程的意识。马桂霞等人从教育哲学角度对幼儿园教师课程意识加以论述,并指出幼儿园教师课程意识是教师对于幼儿园课程体系的基本认识和核心理念吴娟认为,受社会传统观念影响,教师在课程建设上容易出现主体意识淡薄、教育理念陈旧、缺乏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等问题教师所考虑的问题多集中在教学层面,怎样达成教学目标,却忽视了课程之间的连续性与递进性,以及各领域间的相互联系,在行动上只能停留在形式上。学者许毓茹认为,由于教师课程意识的敏感度不够,不少幼儿园在盲目地跟随园本课程开发的“弄潮”中迷失了方向

我们可以发现学者们对于幼儿园自然资源和班本课程的研究都十分成熟,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大部分研究者都十分认同自然资源对幼儿教育的重要价值,也通过多种实践方式鼓励幼儿亲近自然,接受自然有关的教育。其次,相关研究中可以发现在幼儿园课程改革中,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更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幼儿、教师和家长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益处。但在班本课程的创生中,由于幼儿教师对课程含义的模糊、依赖教材、能力有限等问题,导致班本课程的开发受到很大阻碍。最后,在关于幼儿教师课程意识的研究中我们发现,现阶段关于幼儿园教师课程意识的研究较少且存在幼儿教师课程意识不高,缺乏理论基础和指导幼儿技能的问题。

(二)研究价值

   1.理论意义。

本研究对国内外资源资源文献进行梳理,从《纲要》、《指南》、卢梭自然教育等理论出发,围绕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精神,设计并开展基于自然资源的班本课程研究,为园内外自然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提供实践思路。该研究有利于充分挖掘幼儿园自然资源的教育价值,生成具有班级特点的班本课程,为其他园开展富有特色的班本课程提供了理论参考。

2.实际意义。

本研究采用实践研究取向,通过对自然资源的思考,对活动的预设、实施和反思,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的课程意识和指导水平,引导幼儿在观察、探索中不断发展观察探索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真正做到以幼儿为主,促幼儿发展。

四、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1.引导幼儿善于发现、创造性地利用幼儿园的自然资源,敢于尝试、乐于探索,发展其观察探索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独立思考与创造力。

2.更新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真正做到以幼儿为主,在研究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

3.抓住幼儿的兴趣,分析和利用幼儿园自然资源,生成班级特色的班本课程。

(二)研究内容

1.幼儿园自然资源价值与有效利用的可行性研究

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对幼儿园内可以利用的自然资源进行筛选,对资源的可利用价值进行分析,将资源与幼儿之间建立联系,对未来课程实施有效性进行预设。

⒉支持幼儿挖掘与利用幼儿园自然资源的策略研究

通过对幼儿自主探究行为分析,归纳幼儿自主探究行为较易发生的时间和空间以及幼儿自主探究行为在内容、方法和程度上表现出的特点,提供显性支持包括环境创设、材料投入、时间空间支持,隐性支持包括教师对幼儿探究行为的关注和在探究过程中的参与等。

3.促进幼儿自主探究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

以《指南》科学领域科学探究中4-5岁幼儿发展目标为主要依据,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班级幼儿自主探究水平现状进行统计和分析,从幼儿、教师、家长三个路径优化教师行为支持策略,支持幼儿自主深度探究,有效提升班级幼儿自主探究能力。

4.形成具有班级特色的班本课程实践研究

灵活地利用幼儿园内的自然资源,根据幼儿兴趣生成班本课程,对主题课程中的内容进行补充、替换,使课程更适合班级幼儿,真正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

五、研究思路与过程设计

(一)研究思路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通过“计划—实施—反馈—调整”这一基本程序开展研究,其次利用经验总结法、观察法、文献法、调查法、案例研究法等方法开展研究,试图以自然资源为切入口,梳理园内可以利用的自然资源,挖掘支持本班幼儿自主探究的有效策略,根据幼儿兴趣生成具有班级特色的班本课程,进一步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整理思考,修改完善,进入下一轮循环的行动。

 

 

(二)研究对象

太仓市港城幼教中心时思幼儿园2022级中一班全体幼儿

(三)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检索与搜寻自然资源”“班本课程幼儿自主探究的一系列基本理论及实践的相关成果。

2.调查研究法:幼儿园内的自然资源展开调查,了解内可利用的自然资源。

3.观察记录法:观察记录幼儿与自然资源互动的情况,分析资源的价值,了解幼儿的探究过程与需求总结经验,思考支持策略

4.行动研究法:结合幼儿园自然资源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其中,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实践能力,发展幼儿合作分工完成任务的能力

5.经验总结法: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反思,总结出适宜开展的活动和教师指导策略形成班本课程

(四)研究过程设计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24年2月至2024年3月)

通过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等形成对研究现状的了解与分析。

1.通过文献法对自然资源、班本课程、幼儿自主探究等研究进行充分学习。

2.分析研究的重难点,制定研究方案,并进行修改完善。

3.筛选幼儿园可以利用的自然资源,丰富《幼儿园自然资源利用一览表》。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24年3月至2024年11月)

通过观察法、行动研究法,采用“计划——实施——反馈——调整”的过程进行组织与实施。

1.对幼儿园自然资源进行价值分析,将资源与幼儿之间建立联系,梳理出适宜幼儿开展的活动。

2.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其中,观察幼儿与资源的互动情况,对幼儿自主探究行为提供支持策略。

3.利用园内自然资源,根据幼儿兴趣和实际探究情况生成班本课程,对主题课程中的内容进行补充、替换。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24年11月至2024年12月)

采用经验总结法,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对研究过程中积累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加以总结。

1.整理各类资料,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做好课题结题工作。

2.整合各阶段研究成果,撰写相关课程故事、案例、论文等。

六、预期研究成果

七、课题学期研究工作计划表

时间

活动主题

需要解决的问题

活动形式与内容

研究方法

预期成果

2024年2月

课题研究准备文献研究

通过文献法,梳理前人的研究成果

 

形式:学习研讨、搜集

内容:通过文献法对幼儿园自然资源、班本课程等方面进行学习,梳理前人的研究成果。

文献研究法

1.文献集

2.文献研究报告

20243

开题论证

理清课题的脉络思路,明确研究方向。

形式:现场开题论证

内容:介绍课题研究方案;论组提出课题修改意见及建议

现场论证

1.形成开题报告修改稿

2.修订《课题研究月计划表》

20243

幼儿园自然资源梳理

幼儿对幼儿园自然资源的认知与了解

 

 

对幼儿园自然资源开展调查,挖掘自然资源在中班年龄段中使用价值。

调查研究法

幼儿园自然资源价值使用一览表

 

20244

 

 

 

中班幼儿自主探究水平现状研究

教师对幼儿自主探究水平现状了解。

.结合《指南》《纲要》对幼儿自主探究水平进行观察和记录。

观察记录法

调查研究法

幼儿自主探究水平研究报告

 

20244

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有效策略研究

基于理论学习,拓展教师思路,了解多种有效策略

通过对“自然资源”“班本课程”“策略研究”等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梳理

文献研究法

 

梳理在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中,教师指导策略研究N

20245

挖掘有价值的自然资源进行课程预设与实施

基于春季自然资源,筛选幼儿园中适宜的自然资源开展课程活动。

1.结合自然资源利用一览表和幼儿兴趣经验,分析梳理适宜中班幼儿开展的课程内容。

2.选择部分自然资源开展相关课程活动。

行动研究法

观察记录法

1.结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优化幼儿园自然资源利用一览表。

2.梳理以“春”为主题的中班班本课程。

 

20246

幼儿园中幼儿教师课程意识现状调查

结合调查,分析幼儿园中幼儿教师的课程意识发展水平

1.以调查问卷形式收集教师对课程的了解,分析存在的问题。

2.通过对“幼儿教师”“课程意识”等文献进行检索、梳理,思考提升幼儿教师课程意识的方法。

调查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

 

1.梳理教师课程意识存在的问题。

2.提升幼儿教师课程意识有效策略。

20249

幼儿学习故事分享

结合幼儿自主探究水平研究报告,分析幼儿自主探究水平的提升情况。

1.通过对比幼儿在班本课程开展前后的自主探究水平,总结促进幼儿自主探究能力发展的有效策略。

2.结合观察记录分析幼儿教师的行为支持类型并进行评价。

行动研究法

观察记录法

1.促进幼儿自主探究能力发展的有效策略。

2.幼儿教师行为支持类型与评价表。

202410

幼儿园自然资源情况再梳理

围绕秋季节特征,对幼儿园自然资源情况进行梳理和扩充,并开展适宜的班本课程活动。

1.通过实地调研挖掘符合季节特征的幼儿园自然资源。

2.对自然资源进行讨论分析,预设、实施有价值且适宜幼儿开展的班本课程活动。

调查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

1.更新幼儿园自然资源利用一览表,并围绕大班年龄段开展研究。

2.梳理以“秋”为主题的大班班本课程

202411

对前期实施的班本课程内容进行反馈、评价

结合现阶段开展的班本课程,在持续反馈中调整班本课程实施的路径。

1.交流前期班本课程实施的效果,讨论其中的问题和疑惑。

2.完善、优化班本课程内容。

经验总结法

1.班本课程研究报告。

2.幼儿观察记录

202412

研究成果梳理

整合各阶段研究成果

通过梳理前期幼儿与教师发展情况,分析课程研究效果,完成结题汇报。

经验总结法

1.结题报告。

2.班本课程。

3.课题相关的案例、论文等。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太仓市港城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