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市港城幼教中心
 首页 | 中心管理 | 新闻速览 | 党团工会 | 科研管理 | 园所管理 | 教师团队 | 安全校园 | 教育督导 
 
 首页 
 中心管理 
 新闻速览 
 党团工会 
 科研管理 
 园所管理 
 教师团队 
 安全校园 
 教育督导 
 
  研究方案
当前位置: 首页>>科研管理>>课题管理>>在研课题>>校级课题>>郁佳晔 生活教育理念下促进幼儿数学区深度学习的实践探究>>研究方案>>正文
 
《生活教育理念下促进幼儿数学区深度学习的实践探究》开题报告
2024-04-26 07:26  

生活教育理念下促进幼儿数学区深度学习的实践探究开题报告

太仓市港城幼教中心 郁佳晔

一、课题提出背景

数学区是教师根据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和幼儿的思维特点,创设的一个供幼儿自主探究与操作数学类活动材料的个别化区域活动。数学区作为区域活动的一种,对于幼儿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力等具有独特的意义,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幼儿的专注力、思辨力,对幼儿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组织区域游戏活动时,我们经常发现幼儿有严重的偏区现象,大多数幼儿喜欢选择表演区、建构区、美工区等,选择数学区的孩子比较少,即使选择了也不会坚持很长的时间,玩了一会儿就放弃了。本课题的实施与开展有助于提高幼儿对数学区的兴趣、探索数学区环境和材料与幼儿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提升教师在游戏活动中的支持性策略、解决数学区游戏活动给教师带来的困惑等。此次课题研究是基于园部教研活动“关键经验”下区域活动的开展,以数学区为例展开调研后发现,在数学区游戏开展活动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和个别化问题的活动探究。

二、分析与思考

(一)国内外生活教育的研究

伟大的教育学家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是这样阐述的,“教育只是一种手段,生活,这就是我要教他的技能。”杜威作为进步主义的代表,强调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主张儿童教育要重视儿童经验的获取,课程游戏活动应该与生活紧密联系。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结合中国本土教育的发展,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强调教育要面向生活、依据生活、为了生活,主张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基于不同时代教育学家的理论支持,我们可以发现生活的内容决定教育的内容、生活的变化决定着教育的变化、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迸发真正的力量。

(二)国内外促进数学区深度学习的相关研究

美国纽约城市学院教育学教授贝弗莉福尔克在《让幼儿都爱学习——幼儿园高质量学习活动设计与组织》一书中提到,教师要结合活动目标,基于幼儿的实际与能力为幼儿每日的自选时间提供环境的支持,提供主动学习与探究的机会,同时也强调了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积极体验的重要性。结合以上几点,不难看出教师在组织区域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既要以目标年龄段为前提设置游戏活动目标,引导幼儿在有目的环境下学习,又要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经验与能力水平,在不断变化的环境和材料中帮助幼儿构建新经验。结合目前目标年龄段数学区游戏情况,教师对幼儿实际能力的预判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游戏设置过简单幼儿容易失去兴趣,游戏设置过难幼儿会害怕困难,不想挑战。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幼儿,在了解幼儿的前提下通过不断的观察与研究,才能找准适宜时机推动幼儿的学习与探索。而对于教师而言,进行深度学习可以帮助教师了解敏锐地发现幼儿的现实需要,巧妙地支持和推进幼儿的深度学习。冯晓霞教授在支持幼儿深度学习一文中提出深度学习有以下几个特点,1.理解与批判:注重学习批判性理解,而不是不加思考的接受。2.联系与建构: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多学科的融合。3.迁移与应用:重视学习的迁移运用与问题解决,即在新情境下运用所学,解决问题。所以,在数学区游戏活动中教师要做一个有能力的观察者,抓住契机,发现幼儿兴趣需要,给予支持与引导,从而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进行深度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三)国内外生活教育下数学区游戏组织的相关研究

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幼管理中心主任,江苏省特级教师孟瑾在《“生活化、游戏化”幼儿园课程》一书中提到,“幼儿的一日生活皆课程”,而课程又是游戏化的,所以对数学游戏活动的组织也应该以幼儿的真实生活为背景,以幼儿的实际经验为基础,以解决幼儿生活中发生的主要问题为研究方向,立足幼儿生活来开展多样的、感性的、趣味的活动。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细心观察、保持敏感度,依据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兴趣的变化做出一定的改变和应对措施。数学是一种高度结构化,有内在逻辑关系的抽象符号系统,可以帮助幼儿主动建构已有发展水平和经验。幼儿数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后天的学习和建构,这种学习依赖于大量的感性经验和对自己操作经验的思考,所以将数学游戏生活化,用最接近幼儿真实生活的经验融入数学游戏活动的各项组织中是幼儿需要的也是适合幼儿发展的方法。例如:在培养幼儿数概念方面,我们可以利用签到墙和点名等多种方式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也可以通过队列的变化或日常的买卖解决幼儿生活中实际的问题,引发幼儿思考和探索数学的有用和有趣。根据幼儿的兴趣、经验的需要、节气和时令、地方文化、社会的偶发事件、园所环境、社区资源、幼儿的一日生活等多方面为抓手,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才能更好地帮助幼儿对数学产生兴趣,提升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加强数学游戏的理解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理论价值和创新之处

(一)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数学区游戏较其他领域游戏而言对幼儿的严谨性、逻辑性、思辨力具有较高的要求,大部分的游戏活动都需要幼儿付出智力上和意志上的努力,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对于意志力尚未健全的幼儿而言,在挑战过程中遇到挫折,很容易放弃。而对于已经“破解”游戏的幼儿来说,又缺乏持续性的吸引力。其次,数学区很多游戏活动需要遵循一定的游戏规则和规律,很多时候往往是自我思考的过程,需要一个人安静地完成。较其他区域活动而言不够开放性,很难吸引幼儿的主动关注。这些都是造成数学区游戏活动容易成为“冷门区”的原因。因此,在日常游戏活动开展中怎样才能让幼儿产生兴趣、喜欢数学区并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中,已经成为教师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理论价值

以《幼儿园数学领域教育精要——关键经验与活动指导》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理论依据,对标学前儿童观察评价系统,帮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解决“真问题”,克服“真困难”,找准适合幼儿当前发展的适宜性解决策略,从而培养幼儿的发现问题的能力、探索问题的勇气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创新之处

1.将数学思维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选择生活中贴近幼儿生活的游戏材料,帮助幼儿从最基础的事物认知中与数学建立联结,通过实践不断加深幼儿对数产生具象的认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在理论的支持和数学区活动实践的支撑下建立适合目标年龄段的高质量探究活动,结合幼儿实际形成更具有参考价值的《数学区高质量活动探究》、《生活中的数学》等符合幼儿实际情况与能力水平、适合日常游戏开展的工具书。

四、所要解决主要问题

(一)如何从“生活教育”出发,挖掘适合目标年龄段的数学区游戏资源,引发幼儿兴趣,帮助幼儿积极地参与到活动探索中,激发幼儿深度学习的游戏行为。

(二)如何形成有效的活动组织与支持策略,帮助教师提升数学区游戏的实施能力。

(三)如何评价幼儿在数学区游戏中的游戏行为,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后续的支持与引导。

五、研究对象

(一)目标年龄段幼儿数学区的活动开展。

(二)目标年龄段班级教师活动的组织方式及支持策略。

六、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基于本次课题研究的背景和选题的初衷,本次课题研究所要达到的目的有已下几个:

1.基于园部“关键经验”下数学区区域游戏的展开结合本班幼儿的现有水平,对数学区活动制定对应的活动目标、活动分析、支持策略、调整方案并整理归纳。

2.在“生活教育”理念下,将数学游戏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尝试与其他领域游戏相结合,寻找适宜的融合点,用多种方式支持幼儿的深度学习。

3.将儿童的兴趣、问题和理解纳入课程规划,通过追踪幼儿的学习情况,鼓励幼儿用表征的方式记录下来,创设具有班级特色的班本研究。

4.撰写与数学区活动匹配的相关论文或教学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二)研究内容

1.借助国内外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及文献的检索,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探究如何制定适合目标年龄段及现有水平的游戏活动目标。

2.探究环境创设的适宜性和游戏材料投放是否有利于幼儿自身的发展,让幼儿在环境中学习,发挥环境的支持作用。

3.依据“生活教育”理念下,了解幼儿现有的能力水平和游戏开展情况寻找适合幼儿现有水平、推动幼儿游戏发展的支持策略、优化游戏的评价机制。

4.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幼儿的思辨能力,形成初步项目式探究活动。

5.将数学区活动与其他领域活动相互融合与渗透,通过区域活动、集体活动及其他游戏活动,培养幼儿深度学习的探究意识与能力,推送幼儿知识与技能的发展,在游戏中获得快乐和自信。

七、研究用时

(一)准备阶段(2023.10~2024.1)

1.寻找研究困惑、明确研究方向,邀请校级领导和骨干教师给予指导,就研究的方向、价值以及可行性等进行论证,完成课题申报方案。

2.通过自学、翻阅书籍、文献检索、资料查阅、建立目录索引等方式,搜集相关理论文本,作为实施过程中的学习资料,并不断补充、更新。初定内容:《让幼儿都爱学习——幼儿园高质量学习活动设计与组织》、《幼儿园数学领域教育精要——关键经验与指导》、《让幼儿的学习看得见——班级区域活动的实施策略》中深度学习相关内容。

3.撰写课题实施方案,研讨课题设计。

4.深化对课题核心概念“数学区区域游戏”“深度学习”含义的理解。

5.提交开题申请,邀请专家,召开开题论证会。广泛征求专家组意见,修改完善实施方案内容,进一步理清研究思路,做好课题实施前各项准备工作。

(二)实施阶段(2024.3~2024.5)

第一阶段:主要对现阶段班级各类数学区资源进行挖掘,探究不同数学区材料的价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表现、材料的调整与策略的变化等。通过“观察——调查——规划——实施——反思——调整”的过程进行组织与实施,加强教师及幼儿对于数学活动的思考与认知,并形成一定的策略及游戏案例。

第二阶段:主要研究对幼儿数学游戏活动中深度学习的评价,通过对深度学习和幼儿高质量活动中一些关键词的梳理,形成数学区游戏中幼儿深学习指导手册。帮助教师更有针对性进行后续的支持与引导,帮助幼儿在数学区游戏中更加深入地游戏以及更有效地发展。

第三阶段:对教师在数学区游戏中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指导策略、高质量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进行研究。通过数学区调研观摩活动、游戏案例分享等方式,探讨、提炼出能够有效促进教师的设计与组织,幼儿深度学习的指导策略。

(三)总结阶段(2024.6~2024.10)

1.整理研究资料,形成结题报告,召开课题鉴定会。

2.全面梳理课题研究成果,整理汇编相关研究资料。

3.回顾与发展,寻找新的课题生长点。

八、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通过搜集和研究对象有关的文献资料和经验文章,了解国内外对幼儿园数学区的游戏活动现状,结合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为本次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参考价值和事实基础。

(二)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研究法,综合运用观察法、历史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量等多种科学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教师的研究方向提供事实依据。

(三)案例分析法:根据目标年龄段数学区活动的开展情况和相关环境创设,系统的收集数据和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反思、调整,为教师数学区的活动开展和环境创设以及幼儿的游戏发展提供了明确的研究方向。

(四)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过程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九、研究步骤及预期成果

(一)研究步骤

1.查阅相关文献,对目前数学区区域活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一定的把握和了解。

2.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发现现实数学区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

3.提出解决方案,从游戏活动设计、活动中幼儿的表现、调整与反思等各个方面对教师的游戏活动进行调整与改进,切实解决现实所存在的问题。

4.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梳理,总结出可行性方法论,整理成论文。

(二)预期成果

数学区活动调查分析报告、文献研究报告、研究总报告、教师论文、游戏案例、班本微课程、数学区资源库、数学区游戏中幼儿深度学习观察分析、数学区游戏教师指导手册。

十、支持保障

(一)有良好的研究基础

课题主持人所撰写的多篇论文在省市级比赛中获奖和发表,有良好的研究基础。

(二)有良好的研究经验

我园刚刚建成,是一所今年才开始招生的新园,园部有多名优秀的市级骨干、组内多名中心级优秀骨干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教师具备良好的研究经验。本次《生活教育理念下促进幼儿数学区深度学习的实践探究》与本园“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中学习”的课程理念也是高度契合的。

(三)有良好的研究保障措施

本次课题是基于园部“关键经验”下区域活动的开展以“数学区”活动为例的活动背景下开展的。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得到园部领导的大力支持,幼儿园将对整个研究提供必要的时间、经费保障。幼儿园也将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对教师的教科研培训活动,为教师提高教科研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创造机会,搭建平台。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太仓市港城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