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儿园田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林 萍
(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东峤珠川小学附设园,福建 莆田 35116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要因地制宜,从本园实际出发, 充分利用自身的条件和现有资源,努力为幼儿创设适宜发展的教育环境。”幼儿园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完善自身的课程教学资源。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东峤珠川小学附设园(以下简称“我园”)位于秀屿区东峤镇珠川村,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幼儿园。与城区幼儿园相比,它在办园规模、硬件设施、师资力量、课程资源等方面都不占优势,但其立足自身实际,扬长避短,为打造具有自身特点与优势的幼儿教育课程体系,特将资源丰富、获取便捷、操作性强、教学效益良好的田园自然教育融入幼儿园的课程,开发出具有农村地域特色的田园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益。我园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田园课程与幼儿园德育的渗透
幼儿园德育是培养幼儿优秀的道德品质、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的社会情感的重要途径,也是立德树人在学前教育中的本质要求。农村幼儿有自身的独特见闻与生活体验,因此田园课程与幼儿德育的渗透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着手。
一是培养幼儿对自然的热爱情感。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对基本的关系,亲近自然、热爱自然是正确的幼儿自然生态观念。在田园课程中,教师可以围绕“田园之美”“田园之乐”来激发幼儿对农村独特的自然风貌的喜爱。比如,教师让幼儿分别说说自己家乡有哪些漂亮的景色和生活的乐趣,有的幼儿说:“我们这儿有绿油油的庄稼,整整齐齐的,像列队的士兵。”有的幼儿说:“到处都有像镜子一样的池塘, 还有弯弯的小河、小溪流。”“我们可以到田间抓青蛙,在小溪里抓螃蟹。”“在小树林里可以荡秋千、捉迷藏。”幼儿越说越高兴。“这些可是城市里的小朋友无法看到和感受到的乐趣,他们肯定羡慕大家!”教师趁机“煽风点火”,增进幼儿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二是培养幼儿对田园劳动的热情。一方面,教师通过田园课程让幼儿亲身体验趣味横生的田园劳动过程,如进行农作物的种植、浇灌、除草、除虫、剪枝、采摘等,感受田园劳动的乐趣;另一方面,幼儿通过参与劳动体验以及目睹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树立尊重劳动者的积极社会情感。有的幼儿在语言课中甚至说:“以后我要做一个勤劳的农民,种植大片的果园和庄稼,还要养很多的农产品。”
三是培养幼儿对劳动成果的珍惜。教师在教授田园课程中,让幼儿知道平时吃的大米、蔬菜、鸡蛋、牛奶、鱼肉是从哪里来的,通过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了解一饭一米都来之不易,培养珍惜粮食、杜绝浪费的良好饮食习惯和消费习惯,从小树立艰苦、朴素的生活态度。
二、田园课程与幼儿五大领域教学的融合
幼儿园课程都是围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规定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开展的,园本特色课程也不能脱离五大领域教学。农村幼儿园田园课程具有良好的兼容性,能很好地与五大领域教学融合起来,丰富和充实五大领域的教学资源。
在健康教学中,以“我们的食物从哪里来”为学习主题,让幼儿了解农副业生产活动为我们的日常生活饮食提供了绿 色、营养、健康、美味的食品。教师为幼儿分别讲授肉类、蛋禽、蔬菜、水果、谷物、牛奶、豆制品等对人体膳食营养 均衡发挥的作用, 让幼儿知道偏食、厌食对身体发育的危害,在日常的一日三餐中做到不挑食,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呵护幼儿的健康成长。
在语言教学中,田园课程相关的语言话题不胜枚举, 幼儿都有话要说、有话想说。比如,向小伙伴介绍一种好玩的田园乡土游戏,说说游戏规则,注意表达的清晰和完整;说说自己家里养殖的鸡、鸭、鹅,它们有什么习性、有什么特点;说说家乡一年四季的美景和风俗等。幼儿教师立足于本土,以田园生活为切入点设立话题,贴近生活、接地气,每个幼儿都愿意开口说。
在社会教学中, 教师以图文结合的方式介绍家乡的风土人情,教导一个小公民应该具备的良好行为习惯。教师也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幼儿亲身体验和感受新农村的村容村貌,了解伟大祖国心系“三农”的惠农政策,培养幼儿建设农村、建设家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小好好学习,将来为家乡、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在科学教学中,田园资源更是让幼儿的科学学习资料唾手可得。要了解植物的一生,可以在幼儿园内开辟出一块“开心小农场”,在里面种上各种鲜花、蔬菜、瓜果,带领幼儿仔细地观察植物从播种到发芽,到长出枝叶以及开花结果的全过程,获得科学观察的真实场景。学习天气、季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观察雨后初霁的田野,观察骤雨初歇的清新,观察植物、动物在不同节气中的变化等。
在艺术教学中, 蔬菜、瓜果、树叶、鲜花等都是幼儿进行艺术创作的良好素材。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采集美术创作的素材,根据自己的艺术想象来自主设计。比如,在树叶贴画中,幼儿用各种形状和颜色的树叶剪贴成乌龟、金鱼、狐狸、小狗等形状,栩栩如生。在蔬菜变变变的美术创作活动中,有的幼儿用茄子和狗尾巴草做成一只可爱憨憨的小猪;有的用西蓝花做了一座大森林;有的用黄瓜切了一条长长的青龙;有的用洋葱雕刻成一个灯笼……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无穷的,而田园课程中丰富的材料和资源更为幼儿的艺术创造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三、田园课程下幼儿园区域游戏的组织
游戏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与学习的重要组织形式,其中游戏材料、游戏场地是极为关键的游戏资源。农村广阔的活动 空间、丰富的游戏材料都为幼儿园的区域游戏活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幼儿园无须为游戏场地和器材投入过多的资源,只要充分挖掘与利用便捷的田园游戏资源便可以让幼儿乐在其中。
一是民间传统游戏资源的引入。每个地区都有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游戏形式,它们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因此,将民间传统游戏资源引入农村幼儿园,既丰富了幼儿园的游戏内容,又具有良好的文化传承价值。比如,“警察抓小偷”的追逐游戏对空间要求很大,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到空旷的田间和草坪开展,幼儿跑得尽兴、玩得开心;在具有莆田地域特色的“舞龙灯”的游戏中,用稻草、藤蔓扎成草龙,由幼儿随心舞龙,有模有样,自得其乐。另外,滚铁环、跳房子、丢沙包、踢毽子都是幼儿最爱的游戏项目,这些游戏操作简单,材料易得,深受幼儿欢迎。
二是自制游戏材料的投放。农村幼儿园的办园经费相对紧张,在游戏材料的投入方面捉襟见肘,但是丰富的田园自然资源让幼儿自制游戏材料的投放变得简单易行。由结实的瓜蔓制作的长绳、短绳,让幼儿人人都可以参与其中;在坚固的大树下吊几个秋千,在一个小坡上铺上幼儿喜欢的滑草,其乐无穷。这种自制游戏材料更自然、更生态,维护更新简易、成本低,既节约了游戏材料的投入成本,又确保了幼儿在游戏中玩得开心。
四、田园课程下幼儿园户外活动的开展
基于综合性学习的幼儿园户外学习活动为幼儿亲近自然、亲近社会提供了重要途径。在城市幼儿园,亲自然的户外主题拓展活动需要进行活动的组织策划,其中包括研学目的地的选择、汽车租赁、活动安全保障等繁杂的活动策划。而在农村幼儿园, 户外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更加便捷易行。
在春耕时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到田间,观看农民伯伯是如何进行农作物种植的,幼儿可以脱掉鞋袜到田间亲身体 验花生、番薯、蔬菜等作物的种植;在夏天,幼儿可以在教师的带领下去小溪里捉鱼虾,玩水;在秋收时节,挂满枝头的蔬菜瓜果为幼儿的田园采摘活动提供了好玩的活动空间,让幼儿感受丰收的喜悦;在冬天,可以带领幼儿在户外采集各类植物标本,收集植物种子等。在亲子户外活动中,父母 可以陪同孩子来到不远处的海边,堆沙堡、拾贝壳、踏浪、放风筝。生活在农村,到处都是户外活动开展的好去处。春游、秋游活动的组织,无须乘坐交通工具,无须到很远的地方,幼儿平时爬的小山、嬉戏的小溪流就是绝好的去处,捉迷藏、逮螃蟹、网知了、放风筝、折纸船、编花环,在野外每个幼儿都有自己喜欢的活动。亲自然的田园户外活动给幼儿提供了亲近自然、亲近社会的契机,体验性活动让幼儿的天性得到了极大的释放,个性得到了最大的张扬。
五、结语
综上所述,对农村幼儿园来说,自然教育资源是其得天独厚的课程资源,将田园课程与幼儿园的德育、五大领域教学、区域游戏以及户外活动进行融合,让幼儿园课程体系具有浓厚的田园气息,这样激发了幼儿亲近农村、亲近自然、亲近生态的积极情感,让幼儿园课程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乡野乐趣,极大地丰富了幼儿的学习与生活。在城镇化进一步推进的当下,农村幼儿园的田园课程愈发显得弥足珍贵,有待进一步深度开发、利用与保护,这是农村幼儿园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