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建构体验场 自主劳动实践场
——幼儿园劳动教育园本课程新探索
常州市新北区新魏幼儿园 丁红波
在新时代背景下,幼儿劳动教育的内涵是否发生了变化?幼儿园该如何开展真正有价值意义的劳动教育呢?我园近几年围绕幼儿劳动体验场的多元建构,进行了幼儿自主劳动培养,初步形成了《幼儿自主劳动体验课程》的课程体系。
一、劳动教育探索轨迹
行走在课程改革的发展路上,《幼儿自主劳动体验课程》是在我园理念“体验新的每一天”的引领下,关注幼儿的学习、生活体验,关注幼儿的学习方式,表现为挖掘身边的课程资源,开展体验式劳动活动。该课程贯穿小班、中班、大班三个阶段,以“幼儿自主劳动”作为体验课程的项目之一, 来提升幼儿核心素养,促进幼儿主动、自信、有责任、全面地发展,实现幼儿富有个性的成长。
二、课程目标
探索实践过程中,我园慢慢梳理了自主劳动体验课程的目标体系:
1.总目标
通过幼儿自主劳动体验课程的实践,实现幼儿参与活动方式的根本转变, 鼓励幼儿在劳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最终使幼儿成为“爱体验、善探究、乐表达”的儿童,在劳动体验中享受幸福生活。
2.分目标
1.爱体验:幼儿在各种劳动体验场中,产生劳动兴趣,养成劳动习惯,提升劳动技能,进入自主愉悦的劳动状态。
2.善探究:幼儿在丰富的劳动体验中,提高动作的协调性、思维的灵活性,实现“爱劳动”和“会劳动”。
3.乐表达:幼儿愿意积极主动地运用多元方式进行大胆表达表现,提高思维品质、语言交流、艺术表现以及和同伴友好相处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
课程实施中,教师努力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观念渗透到幼儿园劳动教育中,让“在体验中快乐自主劳动是由内而发的,不是成人外部强行灌输,其核心在于幼儿主体价值的实现。我们从幼儿的兴趣、能力以及需要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呈现一些具有重要价值的事。“成长”课程理念贯穿在各个阶段、环节、时机中。
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与教育环境,支持幼儿获取直接劳动经验,引发幼儿进行劳动和较为深入的体验活动。我们充分利用园内家庭的空间资源创设了四大体验场:自我服务体验场、环境管理体验场、自然种植体验场、家庭劳动体验场。
2.着眼能力发展,开发劳动教育的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和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课程资源的充分利用已成为当代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基于我园幼儿的劳动能力基础和发展目标,我国通过挖掘文化、自然、社会相关资源,形成我园劳动教育课程资源。
(1)自然资源:充分利用园内丰富自然资源,如幼儿园的树、种植园地、 食堂、每周食谱及室内外多元的环境、材料,结合课程内容,根据幼儿游戏、学习和发展需要,在幼儿园种植园地、走廊、门厅、活动室、餐桌、游戏区域等空间不断创设调整适宜的环境材料,创设劳动课程人文、心理、物质环境。
(2)社会资源:挖掘利用幼儿园三公里左右范围内的采摘园、养殖场、饭店、超市、新魏老年公寓、森林生态园等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把幼儿带到周边的各种商铺、工作场所、社区环境中去参观体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3)专题资源:挖掘我园园本节日体验活动,如利用劳动节中的资源,让幼儿感受节日的价值内涵,开展节日体验活动,让幼儿在感知、体验的过程中逐步培养爱劳动的好习惯;挖掘我园主题课程资源,敏锐捕捉幼儿在一日生活活动中的兴趣和需要,生发主题课程活动,通过开展主题课程提高幼儿的劳动 意识和能力。
(4)人力资源:观察利用幼儿同伴间的差异资源;开发利用班级里的自我服务、班级管理课程资源;整合利用教师专业、研究专长、兴趣爱好等资源; 统计利用家长的多样职业、爱好专长的资源;挖掘利用社区中工作人员、民间艺人的资源。各类人员交汇互动,支持课程发展。
3.运用观察支持,探索行之有效的实践路径
(1)整体规划,打造互动体验环境
为了充分利用体验场和发挥园内辅助环境资源的教育功能和价值, 我园在项目探索实施过程中生发了幼儿喜爱和富有童趣的“一区”“两廊”“三坊”自主劳动体验环境。
(2)关注需要,实施弹性作息时间。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倡导一日活动中保证幼儿有足够的自由活动时间,我们在劳动体验实施过程中,从合理作息、给予幼儿自主选择劳动时间开始,优化作息,让幼儿在弹性的时间里开展活动,切实促进幼儿自主劳动、自我成长。
(3)挖掘元素,探索劳动体验模式
两年来,我国探索了劳动体验课程实施四步骤。步骤一:孩子走进现场,进行劳动体验;步骤二:教师陪伴观察,发现幼儿兴趣需要;步骤三:捕捉幼儿发展信息,搭建支持场域;步骤四:关注幼儿学习品质,培养劳动习惯。
(4)深化内涵,形成有效实施策略
我们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尊重兴趣、源于生活、基于经验、自主选择、着眼发展”为原则,开展自然渗透式劳动体验课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通过体验、观察、分享、巩固四大策略的实施,有效保证了幼儿在每个场域中的自主劳动的兴趣。
4.关注学习品质,建立适宜发展性评价机制
根据价值追求,我国建立了“源于现场、给予数据、交流互通”的发展性评价机制。同时通过评价,对自主劳动的内容、方式、行动、路径等各个要素是否真正满足和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做出及时评价与动态调整;对课程管理者、教师的自我工作进行自我诊断与优化。
评价机制从四个方面谋求突破:第一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第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第三评价方式的多元化;第四评价对象多元化。
我园劳动教育行进中,我们看到了劳动对幼儿身体、认知和情感等方面的改变,真正看到了劳动的教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