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享《迷宫挑战》主题建构游戏案例,针对困惑进行研讨。 ⒈潘颖老师分享大四班《迷宫挑战》主题建构游戏案例。 潘:和大家分享一个近期我们班级开展的活动《迷宫挑战》,在一次散步的时候,孩子们觉得树丛迷宫太简单了,他们有了新的想法:想要更有挑战性的迷宫,于是,孩子们开启了一场“迷宫挑战”的探索之旅。” ⑴缘起——想要更有挑战的迷宫 ⑵交流——为幼儿的想法提供支持 ⑶初试——利用多种材料创设迷宫 ⑷困境——个体与集体建构的矛盾 ⑸教研——分工小范围建构再拼搭 ⑹挑战——路线材料增多难度提升 ⒉针对游戏案例中教师的困惑进行研讨并提出建议。 清:从潘老师的案例中能够看到班级两位教师为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创造了很多条件,基于案例中提到的“个体与集体建构的矛盾”这一问题,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 红:大班的孩子其实已经出现了分工合作,他们自发组合认领负责一个小的范围的建构,最后再来一起拼搭起来。 蝶:作为迷宫的总设计师,他可以去引导其他小朋友,指导他们怎样去搭建。 潘:我觉得最后可以把他们设计的一部分的迷宫设计图拼起来形成一张总的设计图,这样一小块可以一个小组去建构。可能最后在拼成一个大的迷宫的时候他们还会遇到一些问题,我们可以先尝试一下。 清:在《指南》中也提到的像大班孩子可以在活动中和同伴分工合作的,像潘老师提出的想法也很不错,小朋友可以自发形成一个项目小组,每个小组认领其中的一部分,这样幼儿之间的共识达成度也能高一点。 二、理论引领,教研组共学。 ⒈理论学习文章《在大型户外建构游戏中促进幼儿深度学习——基于“跑跑卡丁车”的游戏案例》。 ⒉教研组成员围绕理论学习谈谈自己的想法、感受。 叶:教师追随幼儿的兴趣点,观察幼儿游戏情节的发展,关注游戏中出现的困难,解读幼儿的内心需要,通过提供适宜的材料、场地支持,在游戏中促进幼儿在户外建构游戏中的主体性发展,实现深度学习。 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新的认知水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幼儿形成了探究共同体,每一个幼儿都开始掌握话语权,发表自己的意见。 林:幼儿社会性发展,创造的过程不仅让幼儿体会到其中的乐趣,获得大家的尊重,也让他们学会了尊重别人,合作、协商等社会性技能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得到锻炼。 邵:选择顺应幼儿的探究过程,给予幼儿自主探究的空间,相信幼儿有推动游戏发展的力量。 三、布置后期任务。 ⒈组内教师撰写一篇高质量的建构区连续性观察记录,重点:材料的投放、幼儿的互动、教师指导策略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