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背景介绍及成果回顾 主持人首先对本次课题活动的背景进行了详细介绍,强调了班本课程故事是教师和幼儿互动的重要成果,在主题建构场建设过程中虽有诸多策略与有意思的活动,但部分教师缺乏梳理成果的意识,所以开展此次活动意义重大。随后,与全体教师共同回顾了前阶段关于课程故事方面的研究成果,让大家对已有的基础有清晰的认识,为后续的讨论和分享做铺垫。 (二)共思优秀课程故事案例的特点 话题讨论一:你觉得好的课程故事案例应该是什么样的? 教师们积极参与讨论,各抒己见。有的教师认为好的课程故事案例要紧密围绕幼儿的兴趣点展开,能切实体现幼儿在活动中的真实体验和成长;有的教师提出案例应具有清晰的脉络,从活动的缘起、经过到结果都要有明确的呈现,且教师的指导策略要恰当且有针对性,能推动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还有教师觉得案例需要具备一定的教育价值,不仅让幼儿从中有所收获,也能为其他教师提供可借鉴的经验等等。 话题讨论二:推选的课程故事它是怎么描述的?你觉得好在哪里? 教师们结合前期园部推优的课程故事进行分析,例如针对黄闵涓老师的《从幼儿自主探索到深入学习 —— 磁铁怎么玩?》,有教师指出其在描述上非常细致地展现了幼儿从最初对磁铁的好奇,到自主探索各种玩法,再到逐渐深入学习了解磁铁特性的整个过程,很好地捕捉了幼儿的学习轨迹。并且教师的指导策略不是生硬的干预,而是巧妙地在幼儿遇到问题时给予启发引导,这一点很值得学习。 (三)推优的课程案例进行分享,进行梳理提炼、达成共识 课程故事案例分享 黄闵涓《从幼儿自主探索到深入学习 —— 磁铁怎么玩?》:由作者进行重点分享,详细介绍了游戏背景是幼儿在科学区偶然发现了磁铁,对其产生浓厚兴趣,进而开始自主探索玩法。在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方面,幼儿通过不断尝试,逐渐发现了磁铁能吸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等特性,还尝试运用磁铁的特性进行创意搭建等活动。教师的指导策略包括在幼儿探索过程中适时提问,引导幼儿思考,以及提供不同材质的物品让幼儿进一步验证磁铁的作用等。分享结束后,其余教师展开研讨,提出可以进一步增加幼儿之间合作探索环节的记录与分析等优化对策。 朱晓楠《从 “房子” 到 “现代城市”》:作者分享了该课程故事源于幼儿在建构区搭建房子的兴趣,之后随着幼儿想法的增多,逐渐从搭建单个房子拓展到构建一个完整的现代城市,在此过程中幼儿的空间建构能力、合作沟通能力以及想象力都得到了很大发展。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注重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城市建筑,鼓励幼儿按照规划进行搭建,并及时帮助幼儿解决在搭建大型场景时遇到的结构稳固等问题。其他教师研讨后建议可以补充更多幼儿在面对搭建困难时自主解决问题的案例呈现,让整个故事更凸显幼儿的主体地位。 顾晓静《跳绳那些事儿》:从幼儿对跳绳运动的好奇入手,讲述了幼儿从最初不会跳绳,到慢慢掌握跳绳技巧,再到尝试不同跳绳玩法、创编跳绳游戏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教师通过分解跳绳动作示范、组织跳绳比赛等指导策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教师们讨论后觉得可以丰富在跳绳过程中幼儿个体差异方面的体现以及相应的个性化指导记录。 马燕《遇 “建” 海洋世界》:课程故事围绕幼儿对海洋的向往,在美工区开展以海洋世界为主题的建构活动展开。幼儿在绘画、手工制作海洋生物、搭建海底场景等过程中,对海洋知识的认知、艺术表现力等都有所提升。教师指导策略有提供丰富的海洋主题素材、组织海洋知识小课堂等。大家研讨后提出可以多展示一些幼儿在建构中遇到审美方面争议时是如何解决的案例,使故事更具深度。 林欢《玩转鸡蛋托》:分享了以生活中常见的鸡蛋托为材料开展的创意建构活动,幼儿发挥想象将鸡蛋托变成各种造型,如城堡、小动物的家等,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教师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不同的组合方式,并引导幼儿进行分享交流,互相学习。教师们建议可以增加一些幼儿在尝试失败后重新调整思路进行创作的过程描述,让故事更完整。 王秋红《小汽车,大世界》:以幼儿对小汽车的喜爱为出发点,在建构区开展搭建汽车及相关场景的活动,幼儿在这个过程中了解了汽车的结构、交通规则等知识,同时提升了建构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指导着重在引导幼儿观察真实汽车、帮助幼儿合理规划建构场地等方面。其他教师讨论认为可以补充幼儿在建构过程中对交通规则融入创意玩法的相关内容,丰富故事的趣味性。 王武颖异《遇见雨点》:由上周听过分享的老师来汇总介绍,作者简单总结。该课程故事聚焦幼儿对下雨天的观察和兴趣,通过开展雨中探秘、制作雨具、绘画雨中场景等活动,让幼儿全方位感受雨点带来的奇妙体验,在科学认知、艺术表达等领域都有所发展。教师的指导策略包括带领幼儿实地观察、提供不同材料制作雨具等。大家经过研讨觉得可以增加幼儿在雨中活动后的感受分享以及教师如何根据这些感受进一步拓展活动的记录。 顾玉娴《“有点田” 里的 “有点甜”》:介绍了以种植活动为主题的课程故事,幼儿亲自参与到班级 “小农田” 的种植、照料过程中,了解农作物生长知识,体验劳动的乐趣,培养责任感。教师在其中指导幼儿如何播种、浇水、施肥等,并引导幼儿记录农作物生长变化。教师们提出可以多呈现一些幼儿在面对农作物生长出现问题时自主探索解决办法的内容,增强故事的教育价值。 小组研讨 全体教师分成六组,针对上述课程故事进行深入研讨。各小组认真分析每一篇课程故事的亮点,如紧扣幼儿兴趣、活动形式多样、注重幼儿能力培养等,同时也对每一篇课程都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优化建议,涵盖了从内容补充、结构调整到教育价值进一步凸显等多个方面。 (四)下阶段任务布置 主持人对下阶段任务进行了明确安排,要求教师们结合今日的理论学习与实践讨论,对自己的班本课程案例进行优化,将所学所思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课程实施能力,构建更有深度的课程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