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过程 统一收纳筐 活动开始,教研 B 组全体教师在主持人潘颖的组织下,迅速投入到工作中。大家先将之前收集来的各类杂乱无章的收纳筐集中放置。通过对比收纳筐的尺寸、材质以及耐用性,教师们共同商讨确定了统一的收纳筐标准。 之后,教师们齐心协力将不符合标准的收纳筐清理出去,把符合要求的收纳筐整齐排列在建构超市的指定区域,为后续材料的分类收纳做好准备。 材料分区 教师们依据之前初步创设的建构超市资源清单,对现有资源进行再次审视。根据材料的类型、用途以及幼儿的使用频率等因素,将建构材料分为大型积木区、小型积木区、拼插玩具区、辅助材料区等多个区域。 在划分区域过程中,教师们积极讨论,例如对于一些既可以用于搭建又可以作为装饰的材料,经过分析幼儿的使用场景和兴趣点,最终确定了其合适的区域归属。每个区域都预留了足够的空间,以便幼儿能够自由地选取和归还材料。 制作标签 为了让幼儿能够清晰地识别各个区域的材料,教师们利用准备好的标签贴开始制作标签。在制作过程中,教师们充分考虑到幼儿的认知水平和阅读能力,采用了简洁明了的文字和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图案相结合的方式。 如在大型积木区的标签上,不仅写有 “大型积木” 字样,还画了一个简单的大型积木搭建的房子图案。每个标签都经过教师们的精心设计和反复核对,确保准确无误后,才张贴在对应的收纳筐和区域标识牌上。 二、思考记录 关于活动效果 本次活动有效地达成了对建构超市资源整理归类的目标,建构超市的环境变得干净、整齐,各类材料摆放有序,极大地方便了幼儿取放材料。教师们在活动中的积极参与和高效协作,充分体现了团队的凝聚力和行动力。 然而,在活动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小问题。例如,在材料分区时,对于个别多功能材料的分类存在一定的争议,虽然最终达成了共识,但这也提示我们在今后的资源管理中,需要进一步明确材料分类的标准和依据。 对后续活动的启示 从本次活动的经验来看,在后续结合现有材料资源、幼儿年龄特点与兴趣、当下主题课程资源开展主题式建构游戏时,要更加注重前期的准备工作。比如,在选择主题时,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幼儿的兴趣点,确保主题能够充分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 在组织幼儿进行建构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引导,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提供适宜的指导,帮助幼儿在建构中更好地丰富经验、塑造学习品质。同时,要持续关注建构超市资源的使用情况,及时调整和补充材料,以充分发挥建构超市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