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市港城幼教中心
 首页 | 中心管理 | 新闻速览 | 党团工会 | 科研管理 | 园所管理 | 教师团队 | 安全校园 | 教育督导 
 
 首页 
 中心管理 
 新闻速览 
 党团工会 
 科研管理 
 园所管理 
 教师团队 
 安全校园 
 教育督导 
 
  学习资料
当前位置: 首页>>科研管理>>课题管理>>在研课题>>太仓市级课题>>顾艳 李琳—学前融合教育“1+1”课程模式的实践研究>>学习资料>>正文
 
2023年9月学习资料:苏州市特殊儿童学前融合教育指导手册
2023-10-17 15:17  

苏州市特殊儿童学前融合教育指导手册

一、幼儿园如何满足多重障碍儿童的特殊需要?

多重障碍儿童进入融合教育环境后,要从以下方面来满足他们的特殊需要。

(一)安全性

为防止事故及培养独立性,教室和场地的安全性是一个应该首先考虑的问题。必须使多重障碍儿童相信成人能够保护他们免受伤害,或者不要让自己伤到自己,如地毯不会滑动等。幼儿园还要确保材料和器械都是无毒的,没有裂缝,没有碎片,并且运转正常。

(二)有序和组织性

杂乱和无组织性是不安全的因素,必须为每一件物品准备一个位置,在不用的时候,每件物品应留在原先的位置。合理的安排有助于培养多重障碍儿童的独立性,让他们知道将物品用完之后放回原处是他们的责任。

(三)提供相应的器械

根据不同多重障碍儿童的不同需要购买和布置器械。例如,多重障碍体现在肢体与听力方面的,幼儿园可以为这样的孩子设置无障碍通道,配备听力测试仪,等等。

(四)移动的便利性

多重障碍儿童需要能行动自如。如果通道上没有障碍物且足够宽敞,能通得过装布娃娃及其他材料的小车,能通得过轮椅和拐杖,那么,多重障碍儿童的移动就会增加。通道上不应有障碍物,以及各种会使孩子感到惊讶或意外的东西,如地上的水滩,随意放置的物品,地毯的一角翻起,等等,这些都不能有。

二、教师要注意哪些问题?

(一)学习目标要分层,常规培养不放松

多重障碍儿童学前融合教育过程中,要以“面向全体,兼顾差异,注重融合,科学发展”这一总策略为指导,分层设标,分层施教,分层测试学习效果。要根据多重障碍儿童的实际水平,适当降低程度和要求,减少游戏作业量,使他们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完成学习任务。但常规上的要求不能放松,如上课一定要专心听讲,作业一定要及时完成,等等。

(二)强“优”培“特”,补“短”避“弱”,创设多重障碍儿童发展空间

1.强化优势感官,训练弥补残障感官的不足。听障儿童往往视觉灵敏,教师可以扬“视”补"听",强化视觉训练,培养他们的看话能力,来弥补听力的不足。视障儿童往往听觉灵敏,教师可以扬“听”补"视"。还有的多重障碍儿童“动作”较“语言”能力好一些,教师可以扬“体”补"智",加强操作能力的培养,促进有关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2.培养特长项目,弥补弱势项目的不足。教师不仅要通过加强对多重障碍儿童优势感官的训练来弥补残障感官的不足,帮助他们学习,而且要重视开发他们的潜能,发现和培养他们的特长项目,弥补他们弱势项目的不足,使他们感受成功的体验。

(三)寻找多重障碍儿童的兴趣点,创设多重障碍儿童发展的环境

1.安排好多重障碍儿童的一日生活,合理安排座位,开展小组服务活动,将多重障碍儿童的教育纳入日常班级管理,包括日常行为规范,制定个别化教育方案,让多重障碍儿童承担一项合适的班级工作,每次班级活动为其安排适当角色,等等。

2.开展班会系列活动,针对多重障碍儿童所在班级的特点,开展与之相关的系列活动,并将这些活动纳入幼儿园布置的德育帮助篇工作计划中。

3.用教师的爱心树立学生的自尊和自信。重视过程的反馈和反馈信息的矫正,建立多重障碍儿童成长档案袋。根据多重障碍儿童的个人情况,教师可以调整内容的深度和难度。采用灵活多样的集体教育活动教学策略。教师要全面了解多重障碍儿童,要善于观察儿童,了解他们的不同需要。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要详细收集并全面了解多重障碍儿童的有关资料,科学分析他们的身心特点、认知能力和学习适应性,会同其他教师为多重障碍儿童制订个别化教育方案和辅导训练方案。还要经常与各学科教师、儿童家长沟通信息,争取支持,为多重障碍儿童创设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四)发挥助学伙伴作用,带动多重障碍儿童的发展

1.组织各种交往活动,帮助普通儿童理解多重障碍儿童。普通儿童和多重障碍儿童的交往活动可以在集体教育活动学习中进行,也可以体现在课间游戏、节假日的帮助等方面。

2.发挥助学伙伴的作用。为每位多重障碍儿童选配2—4名助学伙伴。助学伙伴的作用一般有三方面;行动上的帮助,学习上的帮助,协助教师对多重障碍儿童进行技能训练。

(五)以鼓励为主,扬起多重障碍儿童自信的风帆

1.语言鼓励。为了调动多重障碍儿童的积极性,根据儿童的实际,经常在游戏中采用激励语言。

2.实物鼓励。在游戏中经常使用实物,如小红花、五角星、红苹果等物品,有效调动多重障碍儿童的积极性。

(六)多向互动,引进家长教育资源

1.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和培训,让家长走出教育的误区。

2.借助家长力量,拓宽多重障碍儿童生活体验。

三、教师如何引导普通儿童和多重障碍儿童交往?

1.教师要教育普通儿童用拥抱、拉手、攀谈等方式与多重障碍儿童进行互动。

2.教师要保证多重障碍儿童有持续的机会与普通儿童一起玩,一起练习运用技能。教师需要准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和有吸引力的活动,让互动自动发生,让多重障碍儿童在自己发现中学习。例如,桌子上准备好了果汁,多重障碍儿童想要倒果汁的时候,桌边另一个普通儿童告诉他怎么用另一只手稳定住容器,再慢慢地倒,以免倒得过多溢出杯子。这样,多重障碍儿童与普通儿童一起玩,一起练习倒果汁的技能。

3.教师为在一起学习和游戏的儿童提供支持和强化。在提供每一个学习技能机会时,教师都要仔细地按照儿童的水平和性情进行配对,重要的一点是要保障多重障碍儿童和普通儿童能愉快地进行互动,并从中获益。不能让任何一个多重障碍儿童感到这样的活动是一个负担,也不能使任何一个多重障碍儿童失去学习机会。精心安排的同伴指导能使两类儿童都从中受益。

4.教师要求普通学生多体谅多重障碍儿童,但不要可怜他或作弄他。如果可怜他会剥夺他学习的机会,作弄他会增加他的挫折感,都是不好的行为表现。对他们应该以亲切、关怀、平等的态度,就像是和一般同学相处一样。

5.多重障碍儿童如果有不适当的行为出现,在还没有了解他的意思之前,教师要求普通儿童不要随意做不好的解释。例如,多重障碍儿童大力地拍你的肩膀,不一定是对你生气,他可能只是跟你打招呼罢了,请不要太介意。

6.当多重障碍儿童好不容易做成功一件事而沾沾自喜、不断帮助篇炫耀时,教师要求普通儿童不要泼他们冷水,使他们失去成就感与学习的意愿。

7.教师要求普通儿童不可以随便玩弄或是破坏多重障碍儿童的辅具,要好好爱护这些辅具,因为这些辅具对多重障碍儿童非常的重要。例如,多重障碍儿童没有轮椅,可能就会像普通人没有脚一样不方便。

四、教师如何对待多重障碍儿童的问题行为?

(一)教育对策

1.要积极关注,注重感情投入。教师应该以爱心去温暖有问题行为的多重障碍儿童孤独、寂寞、自卑的心灵,这种关爱会转化为儿童积极活动的动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活动水平,减少他们问题行为的产生。

2.帮助多重障碍儿童获得成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教师应及时、充分肯定多重障碍儿童的点滴进步,从而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逐步克服其自卑的心理,激发其学习动机,改善他们对幼儿园和学习的消极态度,使他们树立自信心,产生好学、乐学、上进的愿望。

(二)干预方法

1.游戏治疗。游戏治疗强调在预设的环境中,让个体在游戏过程中逐渐克服自己的问题。教师运用直接、主动的方法,在生动有趣的集体游戏氛围里,通过角色扮演或互换角色的方式,让多重障

碍儿童参与活动,提升社交技能,并改善人际关系,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进而恢复自信。

2.正向行为支持。正向行为支持强调以积极的指导性的方法来代替对多重障碍儿童行为问题的惩罚,它非常适合帮助多重障碍儿童来调节他们的行为以适应正常的教育环境,从而使他们的感情和智力得以成长。对多重障碍儿童进行正向行为支持,目的是帮助个体以社会可接受的行为方式(积极行为)去达到自己的目的,从而使问题行为失效,以这样的方式来部分或完全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

3.榜样学习。按照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个体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表现及其结果,可以模仿被强化的榜样行为。因此,要为多重障碍儿童提供个性积极、主动、自信的普通儿童,与多重障碍儿童共同学习,使他们可以模仿普通儿童,习得适当的社会行为,降低不必要的问题行为。

4.情绪调节。情绪调节是指改变情绪的表达方式或者调节负性情绪的方式,使多重障碍儿童的情绪处于控制状态,从而使行为处于控制状态。进行情绪调节,应将重点放在情绪体验而不是环境因素上,目的是帮助行为问题儿童理解与控制他们的情绪,获得正确的情绪体验与表达方式,进而调节产生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方式。情绪调节的具体操作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情绪宣泄;第二积极联想;第三,暗示调节。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太仓市港城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