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课题研究课与课堂教学评价量表的格式规范 张老师:对于课题研究课的格式我们要时刻围绕自己的课题主要内容进行撰写和呈现,阐述清楚自己的理念,说清自己通过这节课希望解决课题研究中的问题。 李老师:在撰写教案时环节要清晰、简洁,可以适当增加说明。 王老师:我们可以将场地也写在教案中,以便更清楚地掌握教案的开展流程。 施老师:要先了解研究课开展的意义,撰写到自己的理念说明和活动背景中去,主要提升的是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张老师:课堂教学评价量表主要有两个部分,一个是观察老师的教学行为,一个是观察幼儿的能力发展。 李老师:在研究课中教师采用了有效手段促进幼儿那部分能力的发展是需要我们思考的,这部分能力一定是与课题研究中的目标相关联的,并不是单独活动中所展现的数学方面的发展。 施老师:幼儿在活动中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比较突出,施课题中我们希望幼儿能达成的一个重要目标。 小陆老师:在观察指标的撰写中需要更细致吗? 张老师:指标可以简单概述,但是在评价要点中需要细致地描述出所观察的具体的点,才能让观摩的老师更快捷地了解活动的目的、教师的支持策略以及活动效果等。 二、通过研讨修改当前的课题研究课与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关于理念说明: 原稿:数独游戏是一种非常严密的逻辑性游戏,逻辑推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大班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正在逐步发展,形式新颖、挑战度高的数独游戏能锻炼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也能让幼儿体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成就感。《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5-6岁幼儿能发现生活中很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我园户外场地宽阔,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通过有效利用园内自然资源创设趣味游戏情境、推动游戏开展,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促进幼儿后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问题:单独阐述了这次数学活动的目的,缺失了课题研究课例的重要背景和意义,数学活动只是一种媒介,重点围绕课题研究内容展开叙述,达成课题研究中关于幼儿的某个目标。 修改:我园地处农村,户外场地宽阔,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运用身边的自然材料开展了一系列趣味活动,例如收集各种各样的石头堆砌堡垒、寻找树枝和干草搭建鸟窝、捡拾花朵和树叶扎染布料。《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这次,我们将在幼儿园运用收集到的树枝、石头、树叶、果实等自然材料开展趣味数独游戏,在与自然的互动探究中,孩子们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观察分析、逻辑思维能力,也能体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关于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原稿:
问题:对幼儿能力的阐述太宽泛,学习品质有多个方面不够聚焦,同时与课题研究中幼儿的能力发展有出入。 修改:
|